一个“上海团长”的封控23日:比工作累,订购物资自己垫钱,对这座城市还是充满期待

  这是李新宇封控在小区的第23天。

  他所在的浦东北蔡,是这波疫情的重点区域。他居住的小区,五千多户居民的生活物资主要靠居委会发放和社区团购。

  李新宇是一名房产销售,疫情期间工作几乎停滞。4月1日,他创建第一个“蔬菜大米团购群”,磕磕绊绊地成了一名“上海团长”。

  李新宇建的蔬菜大米团。文中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他遇到过供应商“放鸽子”;业主日常“信息轰炸”;遇到过订购50斤的大米,只要装一小袋的独居女孩;也遇到商家发货质量参差不齐时,主动帮他解围的居民;以及把油盐酱醋借给他,热心帮他找猫粮的邻居。

  人与外界相对隔绝时,街坊四邻的关系显著起来,这是李新宇的疫情故事,也是一个上海小区的自治样本。

  【以下为李新宇的自述】

  【一】

  我住在浦东北蔡锦绣路附近,属于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3月18号,我所在的小区开始封控,现在已经有23天了。我们小区有164栋楼,大概5000户,其中有五栋楼被贴上封条,出现过阳性病例。

  我们小区2003年竣工,算是次新小区。小区居民里面,上班人群居多。

  刚封控的时候,我想着48小时就结束了,也没有囤东西。当时,在浦东三林镇菜场卖蔬菜的一个老板建了一个供货群,我们小区挺多人从他那能买些蔬菜和大米,我也在他那买了半只鸡、西红柿和绿叶菜。

  我发现这个老板挺忙的,群里很多消息他都来不及回复。我就私聊了他,想帮忙打打下手,帮忙统计群里小区居民的需求。因为我是做房地产销售,对周边小区情况比较熟悉,也能提高他的配送效率。

  但大家的需求量特别大,想买的东西五花八门。另外,老板不仅配送附近区域,几公里外的订单也会接,他一个人忙不过来,那个群仅维持了两天,就发布群公告说,不送了。

  随着疫情发展,居委会陆续建了几个群,帮大家购买物资。

  4月1日,我加了居委会的线上5群,入群不到两个小时,大米已经卖完了。当时我感觉很紧张,到处找大米的销售渠道,又马上下单了50元一包的蔬菜礼包,包括胡萝卜、黄瓜、西红柿、土豆等。

  我就想到自己建一个蔬菜大米群,组织大家团购,帮大家一起解决物资问题。4月1日晚上,我建了 “蔬菜大米团购”群。把微信群二维码发到小区的各个群里,让大家帮忙转发。

  因为我在房地产公司,以二手房、新房销售为主,不少客户要等到解封之后,再实地看房。封控之后,我的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4月2号,公司成立了一个公益群,鼓励大家做社区公益,可以免除线上办公及工作考核。我们大区里面,有22个小伙伴选择做社区公益替代线上办公。

  我联系上的第一个供货商是公益群里公司同事介绍的,当时,他那边20斤一袋的大米都卖完了,只剩下50斤一袋的,蔬菜包30份起送。我们群里总共下单了7袋50斤大米和53份蔬菜包。

  那会儿,浦东新区中环以外的一些地方没有完全封控。像康桥、周浦、南汇等地方还可以采购物资,这个供货商去南汇那边采购,再给我们送来。他同时还做京东配送,因此有通行证。

  但后来,区域管控变得更加严格,他就送不了了。

  我们小区订货量比较大,大多数货源都是其他小伙伴转介绍的,因为他帮别人送过了,相对来说比较靠谱。不会发生那种坑蒙拐骗,转账过去,就把你微信删了的事情。

  不过也有比较惨痛的经历,有一次我订购面粉,和负责我们这个区域的对接人沟通,但他距离货源老板还隔着好几层,他答应上午送到。但上午我没收到,他说下午就来了,后来又说第二天肯定能送到。结果,第二天告诉我,面粉到不了了,所有陆运被封,只能走海运。

  我之前还订过鸡肉、鸡翅根等冷冻食品,是在其他团购群里看到的。我也会关注上海官方发布的一些订购渠道热线,但很多都打不通电话。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可能原本货源充足,但一旦官方发布了,很快电话就被打爆了。我联系的有的关机了,有的没货了,还有的官方平台写着20份起发,打电话过去要求50份起发。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