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民法典草案中涉及婚姻的部分,将引入“离婚冷静期”,明确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任何一方不愿离婚的,可撤回离婚登记申请。这样做的意图是给离婚设置时间门槛,减少轻率离婚、冲动离婚。
冠病疫情逼得夫妻朝夕相处,双方终于看清彼此,决定余生不再将就?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很多观念都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80后、90后的青年,不再把离婚视为人生污点,价值观改变、自我意识增强、生活方式开放,以及男女社会分工和传统家庭功能变化,都让中国社会对离婚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中国民政部数据也显示,中国的离婚率已连续15年攀升。
离婚预约“一号难求”有业务积压、限流控制等原因,疫情也确实改变生活,让婚姻面对考验,甚至爆发危机。
这些玩笑话也道出了中国人特有的离婚理由——与政策博弈。早些年,中国很多地方出台房地产限购、限贷措施时,人们为了买房一窝蜂跑去离婚,这些当时还是新闻,现在都已见怪不怪。为了钻政策空子离婚的戏码,又何止在买房时才会上演?申请低保、拆迁补偿、逃避债务、税收,各种和利益相关的事情,都可能在中国成为离婚的理由。
伴随着“报复性离婚”的讨论,这两天中国舆论也在热议“离婚冷静期”的事。
所以说,中国人的离婚可比想象中复杂得多,背后的社会问题也不是感情纠纷和家庭矛盾那么简单。如果把离婚攀升的问题全部怪罪于冠病,实在对冠病有欠公平,疫情也要喊冤;而要指望“离婚冷静期”挽救中国人复杂的婚姻,好像也过于乐观了。
有意思的是,大多数中国网民不支持“离婚冷静期”。有人担心,冷静期会让家庭悲剧延长,一些女性可能在冷静期中受到更大伤害;也有人认为,冷静期是对离婚自由的干涉,如果冲动离婚后悔了,永远都有复婚的选择,何必还要有离婚冷静期?
《南方都市报》统计,今年1月到4月,深圳离婚登记对数超过同期结婚对数八成,这个比例往年不会超过三分之一。有深圳市民还在网上反映,想办离婚,连续几个月都约不上号。
同一名中国朋友聊到这件事时,她看出“离婚冷静期”的另一个作用:增加离婚买房的时间成本。这名朋友感叹:“以后离婚买房一定要早作打算。”她还很有把握地说,最近深圳抢着登记离婚的“多半为了曲线买房”。
疫后离婚多大程度是因疫情促成,或许得留给社会学家去研究,但中国人离婚率上升是不争的事实。
疫情期间,一些夫妻24小时在同个屋檐下朝夕面对,不但没有增进感情,反而让之前因距离产生的美感消失了。尤其是很多婚姻原本就暗流涌动,夫妻相处时间一长,摩擦和矛盾加剧,一些以前还能视而不见的问题变得无法回避。
有女网民吐槽,以前安慰自己丈夫太忙没时间照顾家里,疫情期间,丈夫隔离在家不工作,也一样不带孩子,一日餐三还要人伺候,“终于看清老公的真面目”。
冠病疫情近期已经不止一次被指造成离婚人数攀升。今年3月和4月,中国媒体就曾报道,西安、石家庄、上海等地的离婚预约在疫情后爆满,舆论还把这个现象总结为疫后的“报复性离婚”。
冠病也成了一些婚姻的试金石,原本夫妻应该患难与共,有人却发现,疫情期间自己感冒咳嗽,丈夫的第一反应却是“千万别传染给我”,脆弱的婚姻就这样被一句不经意的话彻底击垮。
有“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之称的民法典草案,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人大、政协年会)提请人大会议审议。这部为人生大事、生活琐事提供法律依据的法典,自然少不了婚姻相关内容。
前几天一则深圳离婚预约“一号难求”的新闻,让冠病疫情对婚姻的冲击成为话题。中国媒体报道,深圳民政局网站的预约系统中,离婚预约业务全部爆满,6月中旬以前,一个剩下的名额都没有了。
更极端的情况下,家庭成员在封城期间长时间相处,增加了家暴者施暴的机会;疫情带来的生活压力也容易导致情绪失控,成为“亲密恐怖主义”的导火索。这样的次生灾害,不仅在中国发生,也是这场公共卫生危机下,全世界都在面对的社会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