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死里逃生的陶勇医生称自己变得胆小了
- A+
- A-
陶勇医生伤后称自己变得胆小了:费了功夫给他治好后,他就来杀你了
访谈节目《无话不说》对话陶勇医生,经历了死里逃生的陶勇医生称自己变得胆小了。
面对一些棘手的病人,他曾犹豫是否应该救治,害怕担责。经历了被病人报复的事件后,陶勇也直言,自己可能会变得更胆小。“费了那么多功夫给他治好后,他就来杀你了。”北京眼科医生陶勇的一席话让人心疼,也让人开始深思,到底是什么让医生开始变得胆怯,让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变得如此薄弱。
访谈中陶勇医生坦承自己并非外界以为的“总是对人特别好”,他有时会拒绝“你明知道有可能会闹事的病人”。他曾遇过一位疑似淋巴瘤的农民患者,想确诊需摘下眼球取病理。当时夫妇两人在他跟前磕头,但他终究不敢接诊,因为曾有同事遇过类似案例:当时该医生判断患者肿瘤是恶性,但摘下眼球后却检测呈良性,被家属医闹导致患抑郁症。
陶勇问陈晓楠: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办?
延伸阅读:
被砍伤的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我还会在医学里坚持,去造福更多人
今年1月20日,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在出诊时,一名男子进入诊室持刀将其砍伤。这起恶性伤医事件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陶勇的救治情况更牵动人心。近日,本网记者采访了陶勇,他对自己受伤后社会各界和广大网友关心的诸多问题进行回应,对如何预防伤医事件发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建议,并分享了自己由医生角色转换为患者角色后的感悟以及未来的人生规划。
4月4日,陶勇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的病房接受了采访。4月13日,陶勇出院。
问:有位网名叫“小叶子费开花”的朋友看了你3月28日的网络直播后,写下这样一句话:陶医生现在伤口还疼吗,善良的你给了我们很多温暖和阳光,相信你以后无论在哪里也还是会一如既往带给周围的人以阳光;还有位你的同行在援汉第57天给你留言——我们圆满完成任务。如果回复这些网友,你想说什么?
陶勇:我想和这些网友说,如果说我的伤口本来还有一些疼的话,听到大家的话,我也不疼了。
在这次受伤的时候,我也收到了很多原来朋友以及不认识的网友的祝福。他们的鲜花,祝福视频、音频和话语,都是我恢复的动力。我没有理由不像原来一样继续保持阳光心态,继续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为大家服务。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我在病房安静地接受着治疗,但是内心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疫情前线的消息。让我感动的是,我们朝阳医院的援鄂医疗队还给我专门录了一个祝福视频,从前线发来,祝我早日康复。我自己也撰写一些博文来鼓励前方队员更好地为当地患者进行医疗救治服务。这是一个爱的彼此交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收到了很多祝福和关心,我也用自己的声音来为前方战士加油。
问:有一幅在社交媒体刷屏的照片:一位上海医生和武汉一位87岁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落日余晖下共赏夕阳。这样的场景,让人想起形容医护人员的一句话:偶尔去治愈,经常在帮助,总是去抚慰。想问问你心目中理想的医患关系是什么样的?
陶勇:医生和患者,我常常觉得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医生在就诊的过程中,如果有太多的焦虑和负担,医生也会变成一个患者;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很多鼓励和支持,他反过来也会影响他的家人,影响他身边的环境,这时他也是他周边环境的治疗者,他又是一个医生。
医生和患者常常是不可割裂的,我觉得最美好的画面是医生和患者就像家人一样,彼此信任。所以我常常跟患者说,你是不是特别希望为你治疗的医生把你当成他的亲人一样去治疗,如果你这么希望的话,那么请你也把站在你面前的医护人员当成你的亲人。只有彼此信任、彼此携手,才有可能放下一些顾虑,让你得到最好的治疗。
问:你在不久前表达过一个观点:“作为伤医事件的幸存者,我有责任呼吁社会关注医患关系。”对于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你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陶勇:从事医疗工作将近20年,在这20年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怎么能让患者有更好的就医体验,感觉来了医院就像到了家一样。既然我这次因为伤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公众人物,所以我觉得我有责任把我自己内心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希望能让我们的医患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就医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首先,我呼吁尽快让医院的安检措施落地。虽然安检要消耗一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而且给就医患者造成一定时间的耽误,但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恶性伤医事件。我了解到,北京市人大已经将医院建立安检制度写入到未来立法草案中。这一点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
其次,为就医达成一个更好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未来在就医环境中,无论是谁做了伤害就医环境、破坏就医秩序的事,可能会在信用评价体系中得到一个差评,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
再次,增加一些教育的方式,让大家从整个社会中受教育,知道维护就医环境利于你、利于我、利于他、利于全体。多一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共同为维护就医环境而努力,能让未来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更加美好。
问:“我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个人的脸庞”——这是你的诗《心中的梦》的最后一句。受伤后到现在,你对医生这个职业、对医学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新认识?
陶勇:这一次劫难我能够挺过来,我对医学的认识是更加深刻。原来只是站在医生的角度,尽管我也同情、帮助患者,但是不如自己设身处地作为患者的感觉来得更加强烈。所以当我从ICU(重症监护室)睁开眼的那一刻,我突然就想起了那些因为医疗技术水平目前还达不到、还处于失明或者半失明状态的儿童;我想起了他们的父母当得知孩子视力再也不能康复的时候,那种近乎绝望的心情。因为我这次躺在ICU的时候,我的父母一夜之间老了很多。设身处地想一想,那些视力不好的儿童,他们的父母又会怎么想呢?
我写下《心中的梦》这首诗,是想呼吁整个社会: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些孩子,他们虽然看不见,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营造一个氛围,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温暖,他们会获得力量。
经历了这次伤医事件,我觉得我不仅把眼科当成我的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医学已经成为我的信仰。我认为医学的作用已经不完全是治疗肉体上的疾病或者心灵的创伤,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人与人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只有这种平衡达到了,我们才有可能减少疾病。
问:一个多月前,你说如果以后不能重返手术台了,想组织一群盲童进行巡演,让他们也能赚钱养家。此后过了一个月,你在直播中说仍然想回到临床工作。这是不是在向外界发出一个信号:医生陶勇将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坚持下去?
陶勇:在这次恢复的过程中,我也思考我未来的人生应该如何规划。如果我的手不能恢复到很好的状态,不能再像原来一样拿起手术刀,我仍然希望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坚持下去,可能是换一种工作形式。原来我直接去治疗疾病,通过手术、通过药物,未来可以组织盲童进行巡演,让他们可以自食其力,让他们的家庭可以放下焦虑的心,让这些孩子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我觉得一样是在从事医学工作。生命应该发挥出更多的光和热,更多地让我身边的人感觉到温暖,更多地让我们的患者能够从他们的眼病、他们纠结的内心和烦躁之中解脱出来。我还会在医学的这个行业里头继续去坚持,继续去造福更多的人。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穿上法律防护服,不让下一个陶勇受伤
3月28日,在被患者家属砍伤两个多月后,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第一次以直播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回顾自己的受伤和抢救经历,他形容如同“鬼门关里走了一遭”。但是他也表示,不想把自己埋在仇恨中,希望康复后能返回工作岗位。
“没有专家的及时救治,我不会恢复得这么快。”身为患者,陶勇这样感谢抢救他的医生,因为“医生和患者的共同敌人是疾病,我们要成为战友”;身为医生,他坚信“心里有光明,才能给病人带去光明”。不因一名患者家属的暴力而迁怒于其他患者,不因曾经的生死一线而放弃对职业的热爱,单凭这一点,陶勇医生就是一位有着高尚医德的好医生。
有德者,以德报怨是其必然的选择,德化力量也的确能够感化他人,使其放下邪念甚至诉诸暴力的冲动。以德报怨者的境界固然令人尊敬,但社会不能止于感动,更不能将此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暴力伤医事件之所以发生,往往在于当事人既不讲道德,又无法治意识。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陶勇医生平时口碑甚佳,几乎每一个患者都感念他的医术和医德,可还是不幸遭遇此劫。由此可见,以德报怨只适合于处理具体的医患关系,不能作为维系医患关系的根本法则。孔子开出的药方,是以直报怨。这个直,是“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的直;这个直,只能是法律的准绳。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国家和地方都在加速推进立法进程,以更好地保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去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规定扰乱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场所秩序,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的,都要受到法律惩处。3月27日《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草案)》一审,不仅明确了殴打伤害医务人员、携带刀具和易燃易爆物品等七大类严格禁止的侵犯医务人员安全、扰乱医院安全秩序的行为,还提出在医院建立安检制度、设立警务室、高风险人员就诊可安排治安保卫人员陪诊监督等具体保护措施。
作为眼科医生,陶勇医生给很多患者带来光明。而法律要守护的,正是让他们“心中的光明”不受伤害。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微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北京晚报
社会阅读排行
-
1735 阅读 2019-05-16 19:20
-
1710 阅读 2019-05-16 19:22
-
1307 阅读 2019-03-25 13:28
-
1306 阅读 2019-03-28 22:10
-
1280 阅读 2019-03-24 17:05
社会热门推荐
-
1 阅读 2022-07-11 10:25
-
12 阅读 2022-07-11 09:42
-
13 阅读 2022-07-08 09:32
-
21 阅读 2022-07-07 11:36
-
16 阅读 2022-07-07 10:1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