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的“天才译者”金晓宇发声:这个世界没有天才,只有不屈的努力
- A+
- A-
一篇名为《我们的天才儿子》的文章刷屏了
人们知道了躁郁症患者金晓宇
全网刷屏!“住在精神病院的天才儿子”看哭网友,最新消息传来
金晓宇和父亲金性勇
通过翻译外国著作与命运“抗争”的故事
也认识了他的父亲、母亲
以及他的家庭……
1月18日
刷屏的金晓宇发声!
谈父亲:
太肉麻的话说不出,他是我的发言人!
“太肉麻的话说不出,很依赖他,他什么角色都扮演了,比如秘书、助手……以前还帮我看稿子,跟出版社联系都是我爸做的,他为我想的很多,等于是我的大脑发言人、代言人这种性质。”
谈母亲:
她成就了我的人生
“我的人生很多都是母亲规划的,方方面面都很感谢她,一个人的话是不会有这一点点成绩的。”
“希望在父亲88岁生日前译完”
金晓宇说,他已经翻译了17本外国著作,大概600多万字,正在译的是本雅明的《拱廊计划》。三门外语都是他自学的,就是通过看原著慢慢理解,也看过一些原著中译本,试着自己翻译。他译作的第一个读者都是父亲,有时父亲会提不少意见,但他时常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现在获取外面的信息主要是听广播、看书,电视机不太敢买了——同等价位的电视机质量越来越差,这几年已经被我在发病时砸坏好几个。平时我只和父亲接触,他和亲戚朋友、外面的世界接触,译书也是父亲帮忙联系出版社。”金晓宇告诉记者,“《拱廊计划》1200页,我已经译到400多页,希望在父亲88岁生日前译完。之后,我打算暂停翻译,自学西班牙语 。”
父亲金性勇:
只想陪着孩子走完我的余生
“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注。其实,像我儿子这样的孩子不少,他们需要被社会认可、鼓励。”
1月18日,金性勇告诉记者,他有找媒体写家庭经历的想法是在去年10月,当时老伴重病,晓宇因为再次发病被送去医院,他给《杭州日报》寄了挂号信,11月接到报社的电话联系采访。
他说,文章发表后,很多人想提供(物质)帮助,“但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就是想把话说出来。”
“现在我只想陪着孩子走完我的余生,相互有个寄托。不然,他孤单、我也孤单。”86岁的金性勇说,社区已为金晓宇联系了一家残联的托养中心,他去看过,环境、条件都不错,唯一的缺点是不能由家人陪伴,让儿子一个人在那里,自己不放心,“现在社区还在帮我联系。看能不能在托养中心附近给我找个福利院、养老院,这样白天我能陪着晓宇。”
金晓宇翻译的部分作品
40余万字新译著将在上海出版
金晓宇的最新译著是德国思想家本雅明的书信集,这部书稿凝结了他的很多心血。记者从出版方了解到,《本雅明书信集》目前处于出版流程中,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及行思文化一起编辑推进,力争尽早出版。这本书体量较大,难度较高,总篇幅40余万字,“我们扎扎实实做好这本书,希望不负读者的期待。”
这部新译著《本雅明书信集》收录德国思想家本雅明信件300多封,展现了本雅明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文笔,对理解20世纪前半期欧洲文化和思想人物有特殊的参考价值。
《本雅明书信集》
在豆瓣《本雅明书信集》条目下,已有将近1500名读者表示“想读”。
不少读者还留言表达对这本书的期待——
“感谢金晓宇先生,期待读到这本书,致敬生活的勇气!”
“向译者及家人致敬”
“与《美丽心灵》的主人公一样,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国普通家庭存在的意义,并激励了很多年轻人”
……
获得最多点赞的是这两条留言——
“文字会记住你,书本上永远有你的注脚。”
“抛开痛苦的喧嚣的一切,这是一本动人的书。不要打扰译者和他的家人。”
锐评|躁郁症患者10年翻译了22本著作,
每个不屈的生命都在怒放精彩
这是一个伴随着巨大苦难与奇迹的真实故事。浙江杭州的金晓宇幼年不幸眼部残疾,后来又被确诊为躁郁症患者。十年来,他翻译了英语、日语、德语共22本著作,以此与命运抗争。在患病期间,还细心照顾了患阿兹海默症的妈妈,陪伴她走过生命中的最后3年。不久前,他的妈妈去世,爸爸向报社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引起网络刷屏。
金晓宇出生于1972年,6岁时被玩具手枪伤了左眼,高中时辍学,后来被诊断患有躁狂抑郁症,也叫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即便如此,他依然拿到了浙江大学英语系的自考毕业文凭。
1992年起,金晓宇基本每年都要去医院。
一次偶然的机会,金晓宇走上了翻译之路。他妈妈的一位教授同学,提出来让孩子尝试在家做翻译。南大出版社寄来了美国女作家安德烈娅·巴雷特的8个短篇小说,让他试试。金晓宇以最快速度翻译了其中一篇《船热》。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0年里,他以每年2本书的速度,一共翻译了22本书、近700万字,而且,在豆瓣评分都是8分以上,反响良好。
机会从来只青睐有准备的头脑,金晓宇辍学在家的那些年,出门就是到浙江图书馆,看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外语小说。他最大的要求就是买书,各种书籍买了200多本。他用6年时间自学了德语、日语,巩固英语。在电脑上看外语电影,他先看带中文字幕的,看懂后,做一个纸条挡住字幕再看。一部电影反复看N遍,直到完全听懂。这才练就了过硬的翻译才能。
但除了南大,翻译界没人知道金晓宇是谁,更没人知道这些书是一个躁郁症患者翻译的。金晓宇曾开心地告诉父亲,“浙江图书馆里也有我翻译的书,有很多读者借过哦!”从图书馆的一个读者,成了一个作者(译者),这当然是欣慰的事。背后是金晓宇的努力,也是他父母的倾心陪伴。
孩子没有朋友,爸爸就是他的朋友,也是他的助手,帮他收外文样稿,买资料书,翻译完给他打印样稿,帮他校稿、寄出样书……
妈妈也选择在家陪伴,后来确诊得了阿尔茨海默症,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在床上躺了3年。这次轮到小宇照顾妈妈,从没对妈妈发过脾气,负责买菜,饭后洗碗,再给妈妈洗脸,抱妈妈进出,细心照顾了妈妈生命中的最后3年。
这是一个普通人的自强故事,有着金晓宇的坚韧不拔,也有着一家人无法被摧毁的爱。所以,有网友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又是一个明亮的故事。父母没有放弃孩子,孩子没有放弃自己。
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日子就是这样捱过来。故事引起了网络刷屏,编辑说,刷的是世道人心。因为“一个如此弱小又如此强大的生命。”令人肃然起敬,背后的大爱也让人动容。关于爱,关于不幸,关于救赎,这些人类的情感是彼此相通的。
有这样一首歌《怒放的生命》,“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矗立在彩虹之巅,就像穿行在璀璨的星河,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金晓宇用自己的不屈,舒展了怒放的生命,展现了超越平凡的力量。
这个世界没有天才,只有平凡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个不屈的生命,都是在怒放自己的精彩。
什么是“躁狂抑郁症”?
躁狂抑郁症简称为“躁郁症”,也有人称为情感性精神病。
症状主要为情感的不正常,常伴有行为及思维的障碍。其情感改变的特点为过度的情感高涨或过度的低落,其思维和行为随之相应地改变,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易被人们所理解;因此常常易感染别人。该病发病期间表现情感高涨时称为躁狂,表现为情感低落时称为抑郁。
这类患者在一生中可以反复多次发作,两次发作间期为间歇期。此时患者的精神状态完全恢复正常。病后其精神状态却很少变为衰退。
首次发病多在16~30岁之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此病大多于青壮年开始,每次的病程一般为2~6个月。
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重要的治疗手段,目前也是公认的对躁郁症的最好选择。但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对药物使用的谨慎也是有必要的。定时定量用药,以及及时向医生报告出现的各种副作用。对于任何精神科的用药都是至关重要的。多寻求不同几位医生的药物意见,对于这种极易误诊的病来说也很重要。
此外,心理咨询可作为辅助,比较典型的有CBT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辩证行为疗法等,帮助孩子学习情绪管理、沟通和问题解决方面的技巧。
(齐鲁晚报)
教育阅读排行
-
412 阅读 2018-04-17 15:01
-
307 阅读 2018-04-17 15:01
-
276 阅读 2018-04-17 15:01
-
266 阅读 2021-07-13 09:04
-
222 阅读 2018-04-17 15:01
教育热门推荐
-
45 阅读 2022-02-22 14:32
-
24 阅读 2022-02-11 17:00
-
51 阅读 2022-02-11 16:56
-
14 阅读 2022-02-11 15:07
-
16 阅读 2022-01-19 11:2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