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戛纳电影节上的中国买家变的冷静

原标题:美媒:戛纳电影节上的中国买家变的冷静

美国《综艺》杂志5月15日文章,原题:中国企业蜂拥前往戛纳,但欲望比往年低 经历了对中国大多数影视公司来说日子都不好过的第一季度后,来自中国的企业代表蜂拥至戛纳参加电影节,大约600人,与去年差不多。然而,他们此行是为寻求优质、划算--而非所谓的鸿篇巨制或名头响亮--的影片。业内高管表示,中国买家如今变得更加谨慎、更具价格意识,将只把购买目光投向有限的心仪影片。

这与过去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的税收整顿行动、新的行业监管以及增长放缓的票房收入,这些已在中国影视界催生寒意。影视作品产量锐减、金主纷纷撤离且观众变得更挑剔,许多知名业内企业为此正在尽力止损。来自某独立电影发行商的李怡华(音)表示,他们公司购买了3部戛纳电影节参赛影片的中国版权,但要比往年更审慎。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影视行业更冷静的做法并不是坏事。"这种洗牌确实相当有益",一名资深制片人说,"该行业曾被过多投资且不够专业。观众是不会离开的,关键问题在于要提供好的作品。"

中国企业对优质影片的日益关注,也与一些(优质)影片在中国的票房成就不无关系。例如去年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小偷家族》、如今已在华吸金不少的《何以为家》,以及凭借赢得奥斯卡奖而在华斩获高票房的《绿皮书》等。过去一年多来,印度的剧情片也在中央王国大获成功。

此外,购买获奖影片也使中国一些中小发行商能与行业巨头进行竞争,例如《小偷家族》《何以为家》都是由中国的独立电影公司引入国内市场的。但这仍是一项艰难业务。业内专家说,即便中国观众变得越来越有鉴赏力且对优质国际影片更感兴趣,也无法确保能复制那些(成功)。每一次发行都是一场战役。

专家表示,今年戛纳电影节上的中国买家变得"远比以往更冷静,"将重点关注那些流露出正能量的影片,即那些乐观、符合中国主流价值观,弘扬真爱、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关注社会事务的电影。(作者帕特里克·弗雷特等,丁雨晴译)

(责任编辑:路子康 CN078)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

国际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