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多地少,为什么还能一家一栋房?
- A+
- A-
要致富,先盖楼
二战后,日本主要城市的中心区被移平,空无一物。在当时的日本东京,平民只能从废墟上捡木料搭建临时木屋遮风挡雨。
一片焦土下的东京下町
当然大轰炸之后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愁眉苦脸,远郊的居民就挺淡定,因为他们手上有房。那些战前地理位置偏远的房子,意外地在大轰炸中幸存下来,成为了当时的紧俏货。在战后日本人流离失所的大混乱中,一大批浑水摸鱼的“包租公”和“包租婆”依靠坐地起价的房屋收取租金,过上不错的生活。
在废墟中寻找材料
但是租房市场的混乱很快引起社会的不满,日本政府在1946年颁布房租管制命令,限制房屋租金,并且颁布一系列保护租客的条款。
政策保护了租房者的权益,却压缩了出租者的获利空间,同时设置各种出租房屋的限制性条款。出租房屋赚不到钱,“包租婆”和“包租公”们内心大有不爽,想出的对策简单而粗暴——不租了。
索性直接住船上好了
就这样,日本房屋租赁市场房源越来越少,但是人民住房的需求却在不断上升,而且很多民众还住在简陋的木板房中。于是50年代初期,日本接连颁布两条法律:《住房金融公库法》和《公营住房法》,勒紧裤腰带来解决住房问题。
后一部法律规定没钱的居民由政府提供公租房,日本政府开始拨款抓紧建设日本特色的“廉租房”;而最重要的则是前一部法律,政府成立金融公库,给手头有富余的居民提供贷款,让他们可以自己盖房,这一部法律在此后数十年时间里,提高了日本房屋自有率,各种小户独栋开始拔地而起。
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家人就能整整齐齐了
进入6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日本钢铁建材等产量不断上升。手头有点钱的日本人终于可以大刀阔斧地提高居住水平。日本政府在1965年提出“住房建设五年计划”,并提出“一家一套,一人一室”,既建公租房,又要建独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独门别墅“一户建”成为住房政策的扶持重点,日本还专门建立一个名叫地方住房供给公社的机构,划拨大量资金专门负责抓住房建设。从此,被称为“一户建”的独栋在日本成为个人所有住房的代名词。
国际阅读排行
-
1717 阅读 2019-03-25 23:19
-
770 阅读 2023-01-10 10:12
-
699 阅读 2018-10-15 15:01
-
690 阅读 2019-04-27 15:57
-
635 阅读 2018-01-27 09:27
国际热门推荐
-
93 阅读 2024-07-23 13:34
-
257 阅读 2024-05-31 12:53
-
223 阅读 2024-05-18 11:01
-
183 阅读 2024-05-18 10:47
-
148 阅读 2024-05-16 16:4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