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和镜头记录中国的巨变(风从东方来——国际人士亲历中国改革开放)

2018年6月10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新闻中心内,一名外国记者正在采访。  本报记者 孟祥麟摄

2018年10月26日,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外国记者被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吸引,纷纷拍照留念。  本报记者 陈 斌摄

2018年7月16日,湖北宜昌,江水通过三峡大坝泄洪深孔下泄。  人民视觉

贾韦德·阿赫塔尔

加藤青延

马庭·库摩

萨米·卡姆哈维

40年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中国、影响世界,书写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现代化传奇。许多外国驻华记者用自己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了40年来中国的巨变,向世界介绍了一个客观、真实又丰富多彩的中国。

政策的连贯一致保障了中国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

贾韦德·阿赫塔尔

改革开放释放了中国的发展潜力,让中国经济真正腾飞起来,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也令中国变得更加自信,乐于同世界分享自身发展成果和宝贵经验。

2001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担任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驻华记者。在中国的6年间,我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差,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上上下下团结一致谋发展的精神令我感慨,改革开放取得的建设成就令我惊叹。

有一次,我和朋友去湖北宜昌探访三峡大坝。当宏伟的坝体映入眼帘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当时想,如果巴基斯坦也有这么一座水坝,人们用电就不用发愁了。

巴基斯坦一直饱受电力短缺困扰。从小到大,停电对我们这代人来说不是一件稀奇事。但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一大批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能源项目在巴基斯坦相继落成投运,巴基斯坦的电力状况明显改善。曾经负责设计和建设三峡大坝的中国企业,竟然真的来到了巴基斯坦,并且带来了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术和经验。

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改变巨大而深刻。改革开放释放了中国的发展潜力,让中国经济真正腾飞起来,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也令中国变得更加自信,乐于同世界分享自身发展成果和宝贵经验。

国家富强,人民生活也就更加安定富足。在北京常驻时,每次路过公园,我常看到人们三五成群,或是打太极拳,或是跳舞健身,或是围坐着喝茶下棋。你能够感受到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经济良性发展,社会稳定和谐,人们知道未来可期,心中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2001年赴华常驻时,我把一家老小都接到了北京。女儿在北京长大,会讲中文、爱吃豆浆和油条。如今,女儿在北京一所国际学校当老师,还在北京成了家。北京是她的第二故乡,我为她祝福,也为中国祝福。

在过去40多年的国家发展进程中,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努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政策的连贯一致保障了中国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这是最让我感到震撼和钦佩的地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推动国家沿着正确的方向不停向前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在这片土地上一切美好的变化都是那么合情合理。我相信改革开放将引领中国取得更大发展,期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功。

(作者为巴基斯坦独立新闻社中国业务总监,本报记者丁雪真采访整理)

中国改革开放对整个世界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加藤青延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和平稳定的环境,一心一意谋建设、谋发展。

1978年4月,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我进入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工作。同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作为一名懂中文的记者,我倍感振奋。

1986年,我有幸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一到北京市中心,我就被在大街小巷间穿行的自行车"大军"震撼到了。这一辆辆快速行进的自行车,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生机与活力。此后,我曾作为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的记者3次常驻北京,历时10年。最近我也频繁访问中国。尽管如此,我对于中国的发展速度,依然感到惊讶。在日本10年才可能发生的变化,在中国各大城市一两年就能实现。

改革开放是中国找到的正确发展道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随着中国人民购买力的提升,人们的出行工具从自行车变成了出租车或私家车。中国年轻人的通信手段也由寻呼机变为手机,再变为智能手机。不管是日常购物还是交通餐饮,都只需要在智能手机上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帮助数亿人摆脱了贫困。如今很多中国人赴日本旅游,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很多人都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非常好奇。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和平稳定的环境,一心一意谋建设、谋发展。

鉴于各国国情不同,我不主张所有发展中国家采用同一种模式发展。但我认为,中国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做法值得学习,各国都应该根据本国国情,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对整个世界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管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还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中国都作为"最后的防波堤",为阻止世界经济崩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纵观国际社会,近年来各种不可预测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希望中国作为一个和平稳定的大国对世界发展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为日本武藏野大学教授、前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记者,本报记者刘军国采访整理)

改革开放让中国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开始长期发展

马庭·库摩

中国的魅力在于古老的历史和文化,更在于最近40年间走过的无比正确的道路--它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大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自由贸易的积极推动者。

我跟妻子玛格丽特都是从业几十年的老新闻人。用文字和影像去记录身边的故事,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兴趣。退休后,我们一直继续我们热爱的新闻工作,"中国"一直是我们工作中的关键词。我曾经11次访问中国。这些年来中国的变化是如此惊人与迷人。我跟妻子在德国多次举办摄影展、刊发文章,就是希望能与更多德国人分享中国的发展与变化。

1976年4月,我第一次到中国,那时我37岁,是《汉堡晨报》的一名记者。当时我参观了中国内地和香港之间的边境关口--罗湖。那时,香港还没有回归,深圳也只是个普通的小渔村。两年后,改革开放让中国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开始长期发展。

回到德国,我和玛格丽特不断寻访档案馆,走访在德国生活的中国人以及与中国有来往的德国企业,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我们根据搜集到的各种信息,采写有关中国的报道。"中国"成了我个人生活和职业的核心主题,我也对中国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

此后,我不断从新闻里得知中国的发展变化--香港回归了,深圳从小渔村变成了大都会,上海浦东从一片荒芜变成高楼林立。这些我曾经用镜头记录的影像,如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一直想再去看一看。退休后,我的时间更加自由,终于可以实现这一梦想了。时隔整整30年后,我在2006年4月故地重游,与妻子一起在5个星期里行程上万公里,重新寻找我以前影像里记录的地方。这次中国游历给我留下的感受,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中国女性穿上了凸显身材的牛仔裤,自信又美丽;商场货柜上摆满了品种丰富的商品……作为媒体人,我也很高兴亲见了人民日报的巨大变化。1976年,人民日报社还在王府井大街的一栋建筑里。当我2006年故地重游时,人民日报社旧址随着商业街的改造,变成了王府井步行街的店面。我被邀请到人民网的办公楼里参观,看到了中国媒体丰富、多样的发展。

近年来,我们陆续在德中两国推出了"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汉堡-上海缔结友好城市25周年"等主题摄影展。这些展览在两国都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对中国民众而言,一名外国记者的影像对比,可能更容易让他们惊讶于过去几十年间的生活巨变,感受到这种变化的珍贵。对德国民众而言,他们惊诧于中国的现在。很多德国参观者表示,他们从未想到中国在几十年间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有些德国观众感慨,影像里的现代中国和他们印象里的完全不同,坦言对中国"了解太少、太片面"。这也是我和玛格丽特举办摄影展的初衷--让更多德国人了解真正的中国。不同的体量和国情,决定了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差异。如果在对中国的基本国情一无所知的前提下去评判中国,这是不对的。

我和玛格丽特游历过不少国家,但没有一个国家有着和中国一样的巨大魅力。中国的魅力在于古老的历史和文化,更在于最近40多年来走过的无比正确的道路--它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大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自由贸易的积极推动者。

(作者为德国阿克瑟乐·施普林格出版社前副主编,本报记者冯雪珺采访整理)

中国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萨米·卡姆哈维

40年来,中国让数亿人摆脱了贫困,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中国的扶贫经验给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方案。

在我家里,一直珍藏着4张北京市的公交卡。在我办公室书柜的醒目位置,摆放着我精心收藏的众多到访中国时的照片和证书。每次看到它们,我都会想起和家人在中国生活时的点点滴滴。到现在,我的儿子还会时不时指着公交卡问我:"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再回北京坐一次地铁?"

埃及和中国都是有着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埃及也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两国往来历史悠久,友谊深厚。所以很久以前,我就有两个梦想,一是爬上中国的长城当一回"好汉";二是去中国的西藏亲身感受天空的纯净。但那时候,中国对我来说遥远而神秘。

如今,我不仅实现了当时的梦想,还成了中国的"老朋友"。作为埃及《金字塔报》的记者,我已经在报纸上发表了近500篇关于中国的报道。

仅过去4年间,我就已经来过中国10多次了。特别是在2015年时,我还曾以《金字塔报》常驻北京记者的身份在中国开展工作。其间,我参与了中国两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要活动的报道,还走访了中国的数十个省份。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真切地见证了中国的高速发展。中国人民勤劳善良、安居乐业,每个城市都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改革开放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策,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现在的巨大成就。而改革开放之所以能让中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中国的扶贫工作。40年来,中国让数亿人摆脱了贫困,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中国的扶贫经验给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方案。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非洲和发展中国家都可以向中国学习借鉴。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吸引着世界各方的目光。值得称赞的是,中国始终保持着谦虚的姿态,秉承着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理念与其他国家开展友好合作,始终乐于与其他国家分享发展经验和发展红利。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应对气候变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做出了巨大贡献。5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和世界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中国的未来,我有了新的、更大的期待。

(作者为埃及《金字塔报》执行副主编,本报记者周輖采访整理)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18日 17 版)

延伸阅读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

国际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