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跨洋辩论背后,传递了三个非常重要的道理
- A+
- A-
(一)
“就称这是主持人的战斗吧!”(Call it the battle of the anchors.)
这是纽约时报一篇报道的第一句话。
战斗,那火药味就太浓了。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次辩论,或者更准确地说,就是一次交流。
尤其当其中一位主持人是刘欣的时候——一位我很熟悉的师姐和朋友。
记得我们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大学二年级的她,就从27个国家的37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国际英语演讲比赛的冠军。
非常不简单,要知道,那是在和全世界的竞技,不少对手的母语就是英语。
还必须交代一点,非常荣幸,我和她不仅仅是同行,还是同一个大学同一个学院同一批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只是她的外语天赋和勤奋,永远是我们学习却追赶不上的目标。
所以,看到福克斯女主播特丽什·里根(Trish Regan 翠西)和她要辩论的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翠西小姐要输了。
原因很简单:
1,从道理上她就输了。中美的事,大家都清楚本质是什么,真相是什么。
2,从情绪上她也输了。翠西的那种张口就来的台风,真要公平辩起来,漏洞太多。当然,前提是公平。
3,从语言上她也输了。一位中国女主持,用对方的母语来辩论,这本身就是中国人开放和智慧的表现。
事实结果也如此。刚才看了,比如一开场,翠西在介绍刘欣的身份时就搞错了。刘欣马上进行了纠正。
翠西有点尴尬。不了解情况,张口就来,这显然是一个漏洞。
双方你来我往交流了一番,翠西总体保持了风度,刘欣更没让人失望,解释了诸多外国人误解的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关税税率、国有企业等等。
比如,她说:
如果通过双方互惠互利相互学习的目的的话,你愿意花钱去买我们的知识产权,那我认为没有任何问题,为什么不呢?我们可以互惠互利,就我个人来讲,我之所以学英文,因为我有一个美国的老师,我跟美国的朋友去学。
确实有人说中国已经变得如此之强大,为什么中国不能像一个成人一样长大点呢,对于我们来讲我们中国并不是一直想成为弱小的国家,我们也想变得强大,但是真正的目的是你到底怎么去定义发展中国家。
社会阅读排行
-
2126 阅读 2019-05-16 19:20
-
2065 阅读 2019-05-16 19:22
-
1634 阅读 2019-03-25 13:28
-
1463 阅读 2019-03-28 22:10
-
1446 阅读 2019-03-24 17:05
社会热门推荐
-
28 阅读 2024-07-23 13:27
-
150 阅读 2024-07-19 08:57
-
267 阅读 2024-07-09 09:23
-
184 阅读 2024-07-04 13:24
-
296 阅读 2024-07-01 13:0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