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人!食物一洗就掉色是因为被染色了?其实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科普中国消息,形容食物有一句话叫色香味俱全,排在最前面的就是“颜色”,可见有多重要。

色彩鲜艳的食物,不仅看起来更好看,更让人有想买的欲望。

然而买回来之后,却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怎么一洗就掉色了?

怎么煮了之后变色了?放了一段时间还褪色?

是有人给它们染色了吗?是不是买到假的食物了……

很多人觉得,买回来的食物掉色是因为添加了人工色素。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食物才是天然的!

虽说现在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在不断提高,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总对食物疑神疑鬼,疑问经网络一发酵,一传十十传百,影响真的很大,而且会冤枉很多天然好食品。

关于这些疑问,今天咱们就从头科普一下。

食物颜色是怎么来的?

食物各种各样的颜色,源自于存在不同的天然色素。

最常见的天然色素分为4大类——

1、四吡咯色素,包括血红素和叶绿素,是自然界中存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色素。

2、类胡萝卜素,这个我们就比较熟悉了,如胡萝卜素、番茄红素,一些呈现黄色橙红的食物中通常含有大量这种色素,比如,胡萝卜、柑橘、红薯等。

3、多酚类色素,如花青素广泛存在于桑葚、草莓、蓝莓、樱桃、杨梅、紫甘蓝、紫薯等深色食物中。而其他类黄酮色素则存在于一些水果蔬菜、豆类中。

4、甜菜色素,包括甜菜红素和甜菜色质等,只在少数食物中存在。

虽然都是天然色素,但它们有的稳定,有的不稳定,直接决定食物是否会“掉色”。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