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她分裂出21个人格,有的是小男孩,有的是兔子…

在影视作品中,常常有一些角色,因为患有人格分裂症而展现出多副面孔,引发各种超出常规的剧情。

但在现实生活中,在正规的心理学研究中,人格分裂症到底是从何而来,有什么症状,能否治愈,关于这些问题大众知之甚少,甚至有很多误解。

为了消除这样的误解,最近有一位有多重人格的25岁女性Dia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她将自己从察觉到有精神障碍,到就医、确诊,再到如今尝试接受治疗和适应这一系列过程,都清晰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采访期间,她甚至切换了三次人格,让记者有机会更清晰地观察到人格分裂症患者的世界:

虽然没有影视作品中描述的那样玄乎,但也有一些常人难以想象的特点。

比如不想当大人的时候,可以变成一个孩子;

不想当人类的时候,可以变成一只兔子;

不想一个人面对困境的时候,可以找到更强大的角色保护自己…

25岁的她分裂出21个人格,有的是小男孩,有的是兔子…

【分裂不仅仅是切换角色,还有可能是做白日梦般的迷糊体验】

其实人格分裂症这个说法并不准确,这种“一个人意识里有多重人格”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目前被称为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identity disorder,简称DID。

这个定义和之前的“多重人格障碍”有所不同,更强调个人自我认知的不连贯性。

这种不连贯性,并不一定就是影视作品中描述的犹如变装游戏一样,一个人突然从这个身份切换到另一个身份,除了外貌,各方面都变了。

DID的所说的不连贯性,可能体现在行为、记忆、情感甚至是运动能力上。

分裂的时候,个人感觉可能就像做白日梦一样:

感觉自己好像做了什么事情,但是又记得不是很清楚,在某一个瞬间自己意识尚存,但却觉得和身体抽离开了。

这种迷茫、复杂的心理症状,让DID的诊断变得很困难,也使得DID患者通常在最开始是意识不到自己有多重人格的。

大多数DID患者在确诊之前,常常需要花5-7年的时间在精神健康治疗上摸索,在此期间他们还常常患有抑郁和焦虑症,有自残倾向等,这也使得他们容易被诊断为抑郁症。

25岁的她分裂出21个人格,有的是小男孩,有的是兔子…

而这次受采访的Dia,也曾经在确诊前的许多年里被误诊为别的心理疾病,不知道自己有多重人格。

她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常常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听到别的人在说话。但她一直觉得,这是自己的声音,是自己的另一部分在告诉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在看了匹诺曹以后,Dia就更觉得这些声音很正常,就像是自己的“良心”之声,大家都这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声音开始发展成Dia脑海里的一个个朋友,会突然出现告诉Dia:“别玩你妈妈的化妆品!”

到了22岁时,Dia感觉到自己的精神状态迷迷糊糊,分不清现实和梦境,常常陷入抑郁或焦虑。为了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她选择了求助心理医生。

根据医生初步诊断,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并伴有频繁的精神病发作,以此来解释她“突如其来的、频繁的性格转变”。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