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的消费世界:60000元买舞裙,600元出国玩

今年54岁的李佩芳穿着从深圳定做的交谊舞裙,在湘江边的油菜花地里,提起裙角旋转。她即将从银行工作退休,有大把的空闲时间郊游。

这件舞裙花费4000元,只是她衣柜中二十几条中的一条。她已经在定制舞裙上花费了6万元,除了自己穿,还会慷慨地借给姐妹们一同拍照——赤橙红绿青蓝紫,身着舞裙的大妈们站成一排,冲镜头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受访者供图

这样的照片,你在父母或者其他长辈的朋友圈中不难找到。而这些油菜地里挥丝巾的退休大妈们,或许将是日后的消费主力。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这已超出联合国“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规定。关于老龄化社会的讨论,更多围绕是设计养老或者医疗展开。

但在消费社会里,很少有公司关注这样一个细分市场。

“中老年群体的确不是我们的主要用户。”周欣材是社交电商的采购经理,中老年用户大概只占用户量的3.3%左右,在他们的设想中,三到五线城市中老年人对手机还没有完全依赖,而在电商平台购物的习惯也没有普遍形成。

但大妈们的真实消费世界,也许比品牌们所设想的要精彩得多。

大妈的消费观念,是从少女时期开始的

你一定见过大妈在旅游景点挥舞丝巾,忘情拍照的样子。是的,拍照就是大妈的高光时刻。

她们会把压箱底的服饰拿出来,裙子、丝巾和帽子是高频单品。“衣服和帽子要配套,”何莉萍绘声绘色地分享拍照时的搭配心诀,她今年55岁,在一家毛巾零售店做销售,身材在这个年纪的女性里还算苗条。“这个季节出去要戴那种有边沿的布帽子,遮太阳,看起来又洋气,适合配裙子,如果是戴棒球帽,就要配运动衣。”

甚至还衍生出了流派,古典派的大妈拍照时会带上鹅毛扇或者纸伞,浪漫派的则是大檐帽和花篮。有的大妈会在拍照时背上至少五套裙子,与不同道具搭配出十几套造型。但不论哪个流派,丝巾是最与大妈融为一体的存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像我们这个年轻的大妈,丝巾至少有十多条。”何莉萍补充。

大妈对丝巾的喜爱,离不开成长过程中丝巾代表的意义。在大妈的各个人生阶段,丝巾一直是美的象征:五六十年代,丝巾是只有舞台演员才能用上的道具,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亮色。改革开放后,文艺百花齐放,丝巾挂在港台武侠仙女身上,系在《大众电影》里女明星的脖子上,出现在文艺小说女主角的手上,丝巾依旧是优雅美丽的代表。

丝巾甚至超越性别,199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首次登台的蔡国庆就系着一条小小的红色丝巾,靠这个造型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小生。

这让大妈在退休以后,迫不及待地拿起丝巾找回年轻岁月的美丽。她们总被人调侃的拍照方式其实也有迹可循,翻一翻以前月历或画报,会发现在健美热的八九十年代,模特们就是用丝巾搭配极度伸展的造型拍照,来展示自己的健美身姿的。

大妈的消费世界:60000元买舞裙,600元出国玩

摄影:贾育平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