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被害者的家庭,杀害小学生的凶手家庭才是迷雾重重
- A+
- A-
我很纳闷,现在的社会到底怎么了,居然有那么多的人为杀人犯辩护,就因为他有一条理由是为了孩子?
作为有女儿的父亲,在此恶性事件中,丝毫没有感到作为父亲的同理心,反而感受到凶手身上充斥着反社会报复的荒唐感。与其说是因为孩子而杀害了特定对象,不如说是在攻击不特定对象而泄愤。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再没有什么比有一个杀人犯的父亲,更令人羞耻的了。如果这个父亲名义上还是为了孩子的话,孩子在未来要背负多大的罪孽?
综合一些信息的蛛丝马迹,感觉女孩的家庭才是问题的关键。一个可以在女儿出生后夫妻双双辞职的家庭,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奇怪家庭呢?更别说女孩随母姓,背后难免有一篇长文章。在这样一个奇怪的家庭中,女孩所受到的压力恐怕更多的是来自这个奇怪的家庭本身,而不是些许的外界影响吧。所谓的天天欺负影响学习,或许更多的是在父母面前排解压力的借口。当然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的揣测。
但是,如果仅仅是孩子间的事情,再大也可以通过大人们之间的沟通协商来解决的。而凶手的家庭甚至连一次大人间的沟通协商都不给,就直接挥刀砍杀,这不是人渣,是什么?
以他那种凶残的杀人手段,比药家鑫的七刀有过之而无不及。考虑到他的对手还是个孩子,那人渣程度还胜过药家鑫百倍千倍。
按照凶手的叙述,在所谓的天天欺负的过程中,他和他妻子和被害者沟通过,但没有和被害者家长有丝毫的沟通。并且,连班主任老师在事发前的一天之前也是毫不知情的。在告知班主任之后的一天后,就直接上学校砍杀被害者了。这是什么样奇葩的神操作啊。
要重点注意,凶手和其妻子都有私下单独接触被害者的行为,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霸凌”。大人和孩子的单独接触,恐怕是天底下最不平等的交流。孩子都不见得能完全理解你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如果能有结果的话,多半也是使用了暴力,将其威慑住了吧。
前段时间,正好有一个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当时,我是一场少儿围棋比赛的裁判,有一个孩子搞错了比赛结果,在家长陪同下申诉,幸好我有备份证据在,处理起来还算顺利。但是,处理过程有一点瑕疵。申诉方孩子的对手正好还在现场,其实他不用在场的。这样就出现了一方孩子家长在场,而另一方孩子家长不在场的情况。当时,我也没在意。因为我对判决结果有把握,肯定是家长不在的那一方有利。但是,事后不在现场的家长还是提出了抗议。这是合理的,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注意细节。
修改补充一句,我特意分享这个案例,主要是提醒诸位家长,在这样一个奇怪的社会氛围之下,注意保护自己的孩子。尽力不要让孩子独自暴露在可能的不对称的对抗性交流之下。面对这样一个可以辞职在家的随时出现的凶手,双职工家庭的孩子真得好好学学自我保护了。
总之,平等交流是一切协商的前提,孩子对孩子,家长对家长,最好还有班主任在场。
我不知道,凶手家庭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和习惯,才会采用单独约谈孩子的方式沟通,既不告知对方家长,也不告知班主任。
最后,所谓的“天天欺负”总得有个证据吧,“熊孩子”也不能凭凶手空口白话就认定的吧。我不知道,网上这些为凶手辩护的人在很多时候都会问一句证据在哪,而这次这么简单的问题上却选择性失忆,到底是为什么?
当然这也不难推敲。因为相关各方人人都想着把责任推到“熊孩子”身上,而不去追究真正的问题。这样成本最低,自己责任最小。
学校可以把责任限定在当事双方,而不必追究其严重的管理缺失。如果是反社会人士在学校门口杀人,那么焦点就会在学校。如果是当事双方有纠纷杀人,那么也就是个第三方责任。
凶手家庭就更不用说了。到现在都没有人去扒他们的皮。真好。
至于社会,一句“熊孩子”完全可以掩盖住背后深刻复杂的社会问题,吃一口人血馒头多简单,多痛快啊。
社会阅读排行
-
2126 阅读 2019-05-16 19:20
-
2065 阅读 2019-05-16 19:22
-
1634 阅读 2019-03-25 13:28
-
1463 阅读 2019-03-28 22:10
-
1446 阅读 2019-03-24 17:05
社会热门推荐
-
28 阅读 2024-07-23 13:27
-
150 阅读 2024-07-19 08:57
-
267 阅读 2024-07-09 09:23
-
184 阅读 2024-07-04 13:24
-
296 阅读 2024-07-01 13:0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