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食虹鳟风险几何?专家:淡水鱼类都可感染肝吸虫

(原标题:生食虹鳟风险几何?寄生虫学家:所有淡水鱼类都可感染肝吸虫)

在上海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8月21日召开的"三文鱼"定义之争公开讨论会上,一位《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制定者声称,"咸水和淡水"的寄生虫风险是同样的,没有大小之分。这一旨在平息国产虹鳟消费者忧虑的发言,却进一步引发了舆论的普遍质疑。

8月1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牵头发布了《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将淡水养殖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归为"三文鱼"。在21日的讨论会上,当谈到淡水养殖虹鳟和海水养殖大西洋鲑生吃时的寄生虫风险是否相同时,协会三文鱼分会理事、北京北欧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维中表示,二者的风险并没有大小之分。"海水鱼也并不是咸的,我们做黄花鱼的时候都会放盐。人体也是咸的,否则为什么医院给你打生理盐水不打蒸馏水呢?现在我们仍然需要科学精神。"

8月24日,澎湃新闻通过查询科学文献,采访相关专家了解到,淡水鱼的寄生虫风险较海水鱼更大。此外,国外医学界已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确切证明淡水环境中生长的虹鳟有着传染阔节裂头绦虫等人体寄生虫的可能。而在国内,生食淡水鱼带来的最大危险是染上俗称肝吸虫的华氏睾吸虫,后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

国外:淡水虹鳟易感染裂头绦虫,野生养殖皆难幸免

今年五月,中国渔业协会曾在《青海日报》上发表题为《针对近期网上关于"国产三文鱼"的不实报道的澄清》的文章。文中提到,国产虹鳟从养殖方式上将寄生虫寄生的几率降至极低,且"此前未见虹鳟感染肺吸虫,肝吸虫,阔节裂头绦虫等寄生虫的文献报道"。

然而,澎湃新闻通过查询国际知名医学数据库Pubmed网站发现,无论野生还是养殖,淡水虹鳟都已在全世界多个地区留下了感染有裂头绦虫的文献记录。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