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童道明去世 翻译多部契诃夫经典作品

原标题:半个多世纪,他陪几代戏剧人成长

童道明生前(中)与濮存昕(右)等话剧界人士在一起(资料片)。北京日报记者李继辉摄

北京日报记者牛春梅

总是微微佝偻着背,说话的声音沙哑,和人聊天时因为耳背总将身子侧向对方……这是著名翻译家、戏剧评论家、剧作家童道明先生定格在众多戏剧人心目中的形象。昨天早晨,这个曾陪着几代戏剧人成长起来的老人,也迎来了自己人生戏剧落幕的一刻,享年82岁。

童道明生于1937年,1956年前往莫斯科大学留学。大学三年级时,他报名进入"契诃夫戏剧班",并因为一篇学年论文《论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象征》得到苏联戏剧评论家拉克申的赞赏,他的研究重点也渐渐转向戏剧文学。因病回国后,没有获得毕业证的他因为1962年发表在《文汇报》上的文章《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几点认识》,得以进入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自此,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以良师益友的身份陪着几代中国戏剧人成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童道明主要是以戏剧评论家的身份活跃于戏剧圈,发表了许多戏剧、文学与电影、电视方面的评论文章。他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非谈》《梅耶荷德的贡献》《论电影的假定性》等论著在戏剧界引起很大反响。他见证并亲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戏剧探索、革新的发展,也是当时"戏剧观"大讨论的重要参与者。他支持戏剧观的多样化,反对写实的镜框式舞台在中国话剧舞台上一统天下,主张用戏剧假定性的手段,推倒舞台上的"第四堵墙"。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