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招聘猫腻多 小心“馅饼”成陷阱
- A+
- A-
网络招聘猫腻多 小心“馅饼”成陷阱
专家提醒,招聘平台应为求职者把好关,承担相应的信息审查职责
“XX客服都是骗局”“我的押金到现在还没退”……近日,在一个名为“打击网络招聘骗局维权”的QQ群中,许多曾在网络招聘中受骗的网友激愤地发言。
当前,网络已成为许多求职者寻找工作的主要方式,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招聘网站上陷阱多多,“假招聘,真骗局”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有关专家认为,商业招聘平台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要依法承担相应的信息审查职责。
整理材料实则是整理拆迁建筑废料
今年寒假,山东济南的学生小毕与同学商议找一份兼职。某招聘网站上一则“招聘兼职工整理材料”的消息吸引了他们,一天70元。
“和对方打过电话确认过,对方和网站描述一样,就是整理材料,工作轻松。”按小毕与同学的理解,整理材料就是整理一些办公文字材料,可当他们第2天到达约定地点时才发现,所谓材料实则是整理拆迁剩下的墙体建筑废料,“老板说,建筑材料也是‘材料’,但我们觉得他是故意模糊工作内容。”从那之后,每在网上浏览招聘信息,小毕都会更加仔细地询问工作细节,以防上当。
记者在一些网络招聘平台上搜索,发现面对海量的招聘讯息,不知如何判断信息真伪。山东潍坊的莹莹提醒道,在网上找工作要小心。
春招开始,莹莹准备在家乡求职,一家知名保险公司招聘人事的消息吸引了她,便申请了该职位。很快,对方便安排了面试。“所谓面试,就是到现场填一个简单的简历,随后的面试都是对方介绍各种保险及卖保险的好处。”莹莹介绍,面试结束,对方说她很适合这个岗位,但得先交200元培训费才能入职。想起此前看过类似的招聘骗局,莹莹找个理由拒绝了。
不同于莹莹免于被骗,石家庄的牟先生则付出了金钱的代价。此前天津一家工厂招聘,他与家人开车到天津面试。对方以体检为由,让牟先生交了350元,随后又以照片费、入职抵押金、宿舍费等名目收款。后来牟先生才了解到,这家工厂本没有招聘计划。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互联网招聘行业市场研究》显示,在网络招聘平台各种不良体验中,求职者最介意企业信息不真实,占比达34.8%。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自2017年至今,涉及虚假招聘的一审判决书有273份,涉及刑事案件的有174份,最常见的犯罪手段就是诈骗。
社会阅读排行
-
2126 阅读 2019-05-16 19:20
-
2065 阅读 2019-05-16 19:22
-
1634 阅读 2019-03-25 13:28
-
1463 阅读 2019-03-28 22:10
-
1446 阅读 2019-03-24 17:05
社会热门推荐
-
28 阅读 2024-07-23 13:27
-
150 阅读 2024-07-19 08:57
-
267 阅读 2024-07-09 09:23
-
184 阅读 2024-07-04 13:24
-
296 阅读 2024-07-01 13:0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