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该不该调整如何调整?专家:“每天 9 小时、作四休三”是未来改革方向

编者按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休闲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强,关于假期如何调整的争论始终热度不减。围绕假期该不该调整如何调整、如何正视群众的休假需求、如何完善带薪年休假制度等问题,本报约请全国政协委员、休闲经济研究者、法学学者,展开三方会谈。

《学习时报》6 月 10 日第 A5 版

休假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王琪延 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何 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2017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64644 元,约合 9770 美元,比上年增长 6.1%。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人均 GDP 将超过 1 万美元。随着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休闲消费能力逐渐增强,休闲消费需求愈发旺盛。休假制度为居民休闲消费提供了时间供给,是休闲消费能力和休闲消费需求得以释放的必要前提。但现行休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时间供给不充足、时间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影响了休闲消费质量,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现行制度带来的问题

按照现行休假制度,休假可按时间长短分为 " 大中小休 " 三类,其中 " 大休 " 指带薪休假," 中休 " 指法定节假日," 小休 " 指周休,全年总计 125 天(带薪休假以 10 年工龄计),分别满足不同的休假需求。

现行休假制度及其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从休假时长看,我国休假制度所规定的休假天数偏少,不仅少于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也少于南非、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从休假制度实施情况看,休假制度落实情况不佳,据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调查,2017 年北京市居民有业群体能完全享受 " 大中小休 " 的仅 34.2%,本就偏少的休假时长还有部分无法实现。从休假质量看,由于休假高度共时化,节假日尤其是小长假期间出行难、停车难、入园难、赏景难、如厕难的 " 五难 " 问题依然突出。高峰期人流对景区环境、文物古迹、旅游相关设施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居民难以享受高质量的休闲。由此可见,休假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休假时间由劳动生产率决定

休假时间实际是由劳动生产率决定的。科技进步带来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创造同样财富所需的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休闲时间得以增加。与此同时,休假反过来也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休假不仅让劳动者身体得到休息、心情得到放松,劳动者还可在休假期间锻炼身体、学习知识,带来人力资本的增长,从而提高劳动效率。

纵向比较可见,休假时间随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古代生产率水平低下,明代官员仅休假 21 天,清代仅 52 天,即使是休假较多的唐代,官员年休假也仅为 86 天,且商人、手工业者等群体均无法享受有制度保护的休假,农民更是终日劳作,全年无休。新中国成立初期劳动生产率较低,1949 年 12 月政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了每周休息 1 天的单休工作制,再过渡到大周末周休两天、小周末周休一天、大小周末交替的单双休工作制,最终在 1995 年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正式建立了双休工作制并沿用至今。然而,1995 年以来的 20 余年中,我国劳动生产率数倍增长,休假时间却无明显上调,课题组调研发现,人们对更多休假的呼声越来越高。

横向比较发现,我国休假时间相对于劳动生产率偏少,应适当延长。2018 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 107327 元 / 人,已超过法国 20 世纪 80 年代水平,而当时法国已实现最低带薪年休假 30 天,周法定工时缩短至 39 小时,平均年工作时间 1670 小时。相较之下,2017 年我国年工作时间达到 2402 小时。此外,自 2000 年起,我国劳动生产率持续高速增长,平均增速 8.65%,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有望继续提高,为更多休假创造条件。经课题组测算,按 2000 — 2018 年劳动生产率最低增速 6.3% 估计,2018 年到 2030 年休假时间预计可增 26 天。

休假制度应系统化改革

休假制度应系统化改革,将休假总时间在 " 大中小休 " 中合理分配。由于 " 大中小休 " 共同构成了休假制度的主体,在休假总时间确定的情况下,三者此消彼长,分别实现了不同类型的休假需求,故应当明确延长的休假时间在三者中如何分配,以获得最优化的休假安排。" 大休 " 允许劳动者自由安排休假时点,有助于提高休假使用效率、实现分散化休假,但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效果不佳且监管难度大,应先抓落实、再谈延长;延长 " 中休 " 节假日不可取,日本经验表明,长达 15 天的节假仍无法避免拥堵,且我国节假日天数较为合理,已达世界平均水平,甚至高于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节假日天数,不宜过度延长;延长 " 小休 " 即 " 作四休三 ",劳动者每周均有 3 天小长假,减少休闲旅游集中度,提高休闲质量,制度落实和监管更为容易,美国、瑞典、日本等国已有先例。可见," 作四休三 " 方案是未来休假制度的改革方向。

需注意," 作四休三 " 并非简单的周休 3 天,而是同时延长工作日至 9 小时,即每周工作 36 小时;对休假 3 天的国庆、春节,调休形成长达 9 天的大长假;对休假 1 天的元旦、清明节等,落入周末则不再补休。这一方案实际操作性较强,2030 年可以实现。

综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休假制度的分步改革方案。首先," 三步走 " 逐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以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及东部的部分大中型企业——其他所有制大中型企业、东部所有企业及中西部的大中型企业——所有企事业单位的顺序分批落实,到 2030 年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延长带薪休假天数;其次,逐步推进 " 作四休三 " 制度,以 2.5 天工作日为过渡,即延长平日工作时间 1 小时 + 周五放假半天,先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东部地区部分行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 2.5 天休假并过渡到四天(36 小时)工作制,再逐步推广到全国各行业。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