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留学生、少数民族学生走进青海湖树立生态环保理念

央广网西宁5月19日消息(记者刘泽耕)"这里是全球唯一的普氏原羚救护繁育中心,普氏原羚也叫中华对角羚,只分布在青海湖畔……"在青海湖南岸保护站,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旅游管理处处长陈德辉正在为留学生们讲解普氏原羚的习性特点。

正值"中国旅游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邀请青海民族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青海省内各市州少数民族学生走进青海湖,开展生态研学及快闪活动,让各民族少年儿童和留学生进一步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生态保护理念。

少数民族学生和留学生走进青海湖畔(央广网记者 刘泽耕 摄)

研学队伍来到青海湖二郎剑景区,留学生们通过望远镜观察青海湖栖息的鸟类动物,对照鸟类图鉴一一辨认。工作人员向留学生们介绍草地上的高原植被。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旅游管理处处长陈德辉表示,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让留学生们了解青海湖的一种动物、一种植物,为后期的深入了解打下基础。

留学生通过望远镜观察青海湖栖息鸟类(央广网记者 刘泽耕 摄)

来自俄罗斯的刘丽是青海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学生,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青海湖,她说青海湖比她想象的更大更美:"青海有很多濒危保护动物,我为那些被滥杀的动物感到可惜,希望珍惜动物都能得到良好保护。"

留学生学习了解青海湖鸟类(央广网记者 刘泽耕 摄)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