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种业基地渐入佳境(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来自一线的蹲点调研)

秋天,他们像候鸟一样从全国各地飞来;春天,他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将希望的种子撒向大地。

超过700家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种业机构的近7000名科技人员,因为这年复一年的例行"迁徙",有了一个共同的称谓--南繁人。

南繁基地,位于北纬18度线以南的海南省三亚、陵水、乐东三市县境内。新中国成立以来育成的70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中,超过70%曾经经过南繁孕育。

如今,乘着海南自贸区建设的东风,海南正以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为核心,以南繁科技城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为两翼,高标准打造国家种业基地。

传承:老基地的变与不变

"木棉开花,南繁人回家。"4月,木棉花期已过,南繁新人王鹏还没有离开三亚。去年10月,作为黑龙江阳光种业公司的生产负责人,他第一次来到南繁。

在这名"90后"心中,南繁充满了新奇和诱惑。"老辈南繁人常说,在别的地儿,只养出儿子的时候,在南繁,孙子辈已经出生了。在别的地方种子发芽得7到10天,这里3到4天就能长成一片绿油油的地毯。"

今年春节,王鹏管理的30亩地成功育出了1.5万斤早熟玉米种子。他信心倍增,第二茬扩种到了50亩。可这回赶上了天气持续升温,虫害加剧,第五遍药打下去,虫子不仅没有消除,反而钻到了玉米芯里。

"好在最后的收获时刻,虫子化蝶了,没再祸害下去,留了一点点的收成。50亩地只收了3700斤。"相比隔壁基地100多亩地的绝收,王鹏觉得老天已经很给他面子。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