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脏和累 一干三十年(爱国情 奋斗者)

清掏工苏广林--

不怕脏和累 一干三十年(爱国情 奋斗者)

本报记者 刘洪超

苏广林在工作。本报记者 刘洪超摄

"老苏,你快来看看,咱垃圾站压缩罐的排污口堵住了。"早上6点多,沈阳市和平区民主街北三马路的垃圾站管理员鲁师傅打来电话。

"好,我马上去!"撂下手中碗筷,老苏启动了清掏车。在老苏手机里,43个公厕、26个垃圾站管理员的电话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老苏,名叫苏广林,原为沈阳市和平区公厕管理所的清掏工,机构改革后,他放弃转到管理岗位的机会,仍选择在一线工作。他每天开着清掏车,围着厕所和垃圾站转,三十年如一日。

不到10分钟,老苏赶到鲁师傅所在的垃圾站。一下车,他就到排污口旁蹲下身子仔细地观察漏点,漂着一层油污的暗黄色垃圾渗液正一股股地不停往外流。

"漏点就在马路牙子下面一米深的地方。"老苏早练就了一双解决难题的"火眼金睛"。话音未落,他就拿出自制工具,撬开路牙石往下掏挖。

4月的沈阳早晨,温度不过10摄氏度,老苏却累得满头大汗……终于挖到了管道,为了看清漏点,老苏用勺子将渗液舀出,然后脱掉手套,探下身子,用手一点点地去摸,丝毫不顾手掌手臂上沾染的各种油污。"摸到了!"老苏用肩蹭了一下面颊的汗,随即将管道维修加固,前后花了一个半钟头。

虽然干的活又脏又累,可老苏对工作有"洁癖":"当天必须完成当天的报修任务"。繁华地段的厕所,老苏要么起个大早,要么加班到深夜,以免引起市民反感。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