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飞:为人民而死
- A+
- A-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新华社贵阳4月5日电(记者李惊亚) "为了保存一个人的生命,而背叛了千万人的解放事业,遭到千万人的唾弃,那活着还有意思?"革命志士王若飞曾这样说道。如今,在他的故乡贵州安顺,以"若飞"命名的城市道路、公园、广场不胜枚举,在王若飞故居陈列馆里,瞻仰者纷至沓来。几十年过去,这片热土依然铭记着他"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铮铮誓言。
王若飞像 新华社发
王若飞,原名王运生,字继仁,1896年10月生于贵州省安顺县(现安顺市西秀区)。从青年时代起,他就饱含热情地追求革命真理。1918年,王若飞赴日本东京明治大学学习,开始接触马列主义。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其间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在巴黎建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和中共旅欧支部。1923年,王若飞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有关问题。
1925年,王若飞回到国内,开始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火热而动荡的战斗生涯。他曾任中共北方区委巡视员,负责筹建中共豫陕区委,后任中共豫陕区党委书记,领导河南党的建设和工农运动。1926年王若飞到达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他还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组织和指挥工作。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1928年6月,他赴莫斯科参加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并在列宁学院学习。
1931年,王若飞回国,领导开辟陕甘宁绥一带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作。由于叛徒出卖,不幸在包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王若飞始终严守党的秘密,继续开展革命工作。他不仅寻找机会对狱友们进行革命教育,还写下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光辉著作。他在狱中为鼓励同志而作短文《生活在微笑》,写道:"死里逃生唯斗争,铁窗难锁钢铁心。"在近6年的铁窗生涯中,他始终威武不屈、坚持斗争,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新闻阅读排行
-
3522 阅读 2020-04-03 08:14
-
1847 阅读 2018-06-15 18:00
-
1823 阅读 2019-05-16 19:15
-
1590 阅读 2019-03-26 14:47
-
1423 阅读 2019-03-30 23:34
新闻热门推荐
-
2 阅读 2022-04-20 11:47
-
12 阅读 2022-04-19 15:46
-
5 阅读 2022-04-18 13:31
-
4 阅读 2022-04-18 13:10
-
41 阅读 2022-04-16 10:5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