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祭扫网络微信祭祀成新风尚

原标题:鲜花祭扫网络微信祭祀成新风尚,烧纸化钱使用迷信低俗祭品行为大幅减少

3月30日,临近清明的最后一个周末。

根据惯例,清明节假期及之前一个周末为祭扫高峰日。今年也不例外。

一大早,北京市八宝山公墓的大门前就车流如织,"今天来的人比前几天都多,很明显的。"门口的保安说,有的来得特别早,凌晨5点多就来了。

无论大门外如何喧嚣,走进墓区,满眼都是宁静。或手捧鲜花,或鞠躬跪拜,或和亲人说说话……祭扫者们即便有带了纸钱来的,也都会在看到提示后,到专门的服务柜台将纸钱换成菊花。

不仅在北京,在全国多地,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传统的祭祀方式正逐渐被鲜花、祈福、音乐、朗读等诸多绿色环保的方式取代,文明祭扫新风扑面而来。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负责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切实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岗位职责,强化安全管理,提供优质服务,营造了平安、便利、文明、和谐的节日氛围,全国殡葬服务机构未发生因祭扫活动引发的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

免费发放黄白菊花

成立领导协调机构

清明期间,北京市各祭扫点将向祭扫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免费发放黄白菊花,并免费提供擦墓描碑物品、祈福物品,平价提供绢花、花篮等丧葬用品。

各祭扫点设立临时休息室、志愿者服务站、便民服务急救站、流动卫生间,提供咨询、复印、手机充电、茶饮热水、急救药品、推送轮椅等免费服务。

北京每天有1万多名民政干部职工在一线提供服务,提前上班、延长服务时间。

北京还开通12条扫墓专线。从3月23日开始,多个陵园陆续开通群众扫墓临时专线。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