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召唤就是我的方向”
- A+
- A-
管晓宏近照。本报记者 张丹华摄
大学时期的管晓宏。资料照片
在西安交通大学高耸的教学主楼西边,有一座两层小楼。上世纪50年代,为响应祖国号召,在时任校长彭康带领下,交通大学从上海西迁至西安。师生为纪念老校长,将此楼命名为"彭康楼"。
几乎每天晚上,经过彭康楼的老师或学生,都会留意到楼上彻夜不灭的灯光。现在,这座小楼是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的大本营。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院长、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负责人管晓宏,正是从这座小楼走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7年靠自学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任职西安交通大学;上世纪90年代赴美深造后,放弃留美优厚待遇,重新回到交大任教--从求学到求职,管晓宏的脚步始终紧随祖国的需要,"我是在西迁精神影响下成长的一代,祖国的召唤就是我的方向。"
2003年8月14日,一场席卷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地区的停电事故,造成5000万人生活陷入瘫痪,损失无法估量。"这件事让我强烈认识到,超大规模的复杂电网安全优化是国家的重大需求。"管晓宏带领十几位师生开拓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估领域的研究,团队成员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有时候一抬头,天都亮了"。
坚守十余年后,团队提出电网安全性冗余判定解析条件和安全性评估新方法,最终实现了能源电力系统安全性快速评估的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该成果应用于西北电网安全性分析,为电网规划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关键技术,团队也因此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新闻阅读排行
-
3522 阅读 2020-04-03 08:14
-
1847 阅读 2018-06-15 18:00
-
1823 阅读 2019-05-16 19:15
-
1590 阅读 2019-03-26 14:47
-
1423 阅读 2019-03-30 23:34
新闻热门推荐
-
2 阅读 2022-04-20 11:47
-
12 阅读 2022-04-19 15:46
-
5 阅读 2022-04-18 13:31
-
4 阅读 2022-04-18 13:10
-
41 阅读 2022-04-16 10:5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