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该如何实现“去景点化”
- A+
- A-
3月23日,人们在武汉大学赏花。当日,众多游客前往武汉大学欣赏樱花。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正值樱花开放的季节,这些天武汉大学很是热闹。
打卡武大樱花,近几年一直是网络上春日旅游的热门项目。尽管从2016年起,武汉大学就开始实行网络预约、免费入校的策略,但蜂拥而至的人潮,还是让校园喧嚣如闹市。据媒体报道,目前武大周一至周五每天接受15000人预约,周六、周日每天接受30000人预约。如果敞开放人的话,人数会更多。浪漫的樱花在增添武大百年名校的独特魅力,向社会公众展示学校竞争软实力的同时,也给校园添了不少"堵"。
毕竟,武汉大学是国家重要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育场所,其接待社会公众参观的服务和安全设施十分有限,不可能像一般旅游景点那样,可以敞开大门迎接游客。涌入的人多了,吃喝拉撒等"后勤保障",都是问题。另外,成千上万人进入学校,必然会挤占师生们的空间和资源,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事实上,面对汹涌而来的赏樱游客,武大也在不断进行着兼顾开放与管理有序的探索,比如收取一定的门票,下达"限客令"等,但目前来看效果仍不明显。
其实,与武大面临同样"被景点化"苦恼的还有清华、北大、厦大等高校。面对大学"去景点化"这一社会治理问题,如何寻找各方价值共识,需要全社会共同作答。一方面,学校的大门当然不能因为游客过多而关闭,但不妨考虑科学设定最大承载流量,并规划合理、快速的分流路径,或者引入科技元素,尽最大可能减少赏花对正常教学秩序造成的影响。比如,今年武大与各方平台合作进行5G直播,让没到现场的人也可以欣赏到樱花美景,就受到了不少好评。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应该主动出手,采取合理有效的引流措施,避免人潮扎堆。比如,武汉很多高校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美景,如何通过宣传引导让武汉从"一樱独秀"变为"百花齐放",值得探索。
新闻阅读排行
-
3522 阅读 2020-04-03 08:14
-
1847 阅读 2018-06-15 18:00
-
1823 阅读 2019-05-16 19:15
-
1590 阅读 2019-03-26 14:47
-
1423 阅读 2019-03-30 23:34
新闻热门推荐
-
2 阅读 2022-04-20 11:47
-
12 阅读 2022-04-19 15:46
-
5 阅读 2022-04-18 13:31
-
4 阅读 2022-04-18 13:10
-
41 阅读 2022-04-16 10:5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