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洁能源走下高原”

生伟在清华大学的留影。资料照片

梅生伟(右一)姐弟的合影。资料照片

凌晨,西宁已经睡着。从曹家堡机场到青海大学有40多分钟车程。车上,司杨打开电脑,跟刚下飞机的梅生伟教授讨论明天的工作。

晚上落地,处理完工作,第二天再坐飞机返京,抑或飞去下一个工作地点,这是梅生伟工作的常态。作为助手,司杨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梅老师说,咱们手头能做的就赶紧做,这样不耽误白天工作,效率还高。"司杨说,早上总是能收到梅生伟入睡前发来的工作邮件。

梅生伟在清华大学研究能源电力已有20余年,现在是青海大学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今年是他对口援青的第六个年头,相较一般援青干部的3年期限,他已经"超长服役"。清华大学和青海大学,相距1600多公里,让他更为挂念的是海拔更高的那一个。

新疆伊犁长大的梅生伟,在新疆大学读完本科后,长期在清华大学深造、工作。2010年,面对母校热情邀约,梅生伟婉言谢绝了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职务。2014年,青海大学向他发出邀请,请他挂帅组建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他却慷慨赴约。

一边是资源深厚、有60年历史的老牌学院;一边是白手起家,一穷二白。母校领导、老师不解:"条件差,力量薄,你老梅到底图个啥?"

"西电东送是国家的大工程,青海是清洁能源大省,怎么把它们有效利用起来,不仅是青海的课题,更是国家的大课题!"面对疑问,梅生伟将心里话和盘托出:"青海的基础差,更需要我们发光发热。"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