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发布 明确保护重点是秦汉长城和明长城
- A+
- A-
新华网北京1月24日电(王莹)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国务院同意,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于1月22日联合印发《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规划》明确了长城保护的重点是秦汉长城和明长城。其中,部分明长城作为"长城抗战"物质见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会上表示,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建筑奇迹。长城最突出、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包括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这三大精神历经岁月锤炼,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刘玉珠说。
记者了解到,《规划》强调了长城文化景观的特性,提出《规划》核心是长城价值的保护展示,《规划》目标是长城精神、抗战精神、长征精神的传承弘扬。
在长城保护方面,《规划》提出原址保护、原状保护的总体策略。对于绝大多数长城点段,重点做好日常养护、局部抢险和标识说明。对于价值突出的点段,在开展考古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最低程度干预和真实性原则,实施局部修缮加固,设置展示服务设施,展示长城文化景观。
对于公众普遍关注的长城分布范围广,保存环境复杂,多数都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难以有效保护管理的问题,刘玉珠表示,单靠文物部门一家的力量是无法有效解决长城保护和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势必要引进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据介绍,在地处偏远、没有利用单位的长城段落,所在的当地政府或者其他文物主管部门要聘请当地群众担任长城保护员,对长城进行巡查看护,并对长城保护员给予适当的补助。经过统计,目前全国已有长城保护员超过3千人,各省长城基本实现了保护员全覆盖。与此同时,近几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长城小站"等社会组织也在引导公众参与、宣传保护理念、开展青少年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闻阅读排行
-
3522 阅读 2020-04-03 08:14
-
1847 阅读 2018-06-15 18:00
-
1823 阅读 2019-05-16 19:15
-
1590 阅读 2019-03-26 14:47
-
1423 阅读 2019-03-30 23:34
新闻热门推荐
-
2 阅读 2022-04-20 11:47
-
12 阅读 2022-04-19 15:46
-
5 阅读 2022-04-18 13:31
-
4 阅读 2022-04-18 13:10
-
41 阅读 2022-04-16 10:5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