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普教育再升级 “人人皆可参与航天”不是梦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24日电(记者 杨月)2018年2月2日,我国首颗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号"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为推动我国中小学航天科普教育实践的全新支点。将近一年了,学生们对于航天科普知识的了解有什么新变化?

中国青年网记者了解到,如今,基于"少年星"研制与测控的中小学航天科普课程体系初步建立,立方星套件已更新至第四代,"航天与太空+STEAM"教育解决方案走进北京四中、海南文昌中学、郑州第四中学等全国数十所名校。

"少年星一号"向全国的中小学和教育机构开放卫星通信资源,让学生能在教室里体验卫星测控等学习任务,零距离与在轨卫星互动,是"中国少年微星计划"的重要成果。"中国少年微星计划"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教育学会联合发起,是首个组织中国青少年广泛创意、动手设计、参与制作卫星的航天科普教育活动。

负责"少年星一号"整体研制和检测的商业航天公司--九天微星近日发布了"瓢虫系列"卫星在轨飞行状态,以及首期生态共赢计划。"面向未来,九天微星一方面将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扩大航天领域的STEAM教育服务范围,创造更丰富和受欢迎的教育产品,满足青少年对于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只有年轻一代了解和热爱航天,未来才会有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这一行业并为之而奋斗。这也是九天微星的使命--人人皆可参与航天。" 九天微星立方星总设计师刘星亮介绍,另一方面,九天微星将通过快速构建物联网星座,快速提供物联网服务能力,促进全球范围内的万物互联和产业信息化升级,最终利用这些全球范围内的大数据和AI技术,为真正的智慧地球服务。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