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号在西太平洋展开海试与科考作业
- A+
- A-
12月2日,"沈括"号在航行。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新华社"沈括"号12月4日电(记者张建松 岑志连)中国多家机构联合组成的"彩虹鱼"2018马里亚纳海沟海试与科考团队已抵达西太平洋第一个深海站位,4日成功进行基于我国北斗卫星通信系统的4500米级大深度剖面浮标海试。
这次作业位于北纬22度、东经130度,深达5900多米的西太平洋海域。3日,通过"沈括"号科学考察船船艉的A型吊架,考察队员将4500米级大深度剖面浮标和一台第二代"彩虹鱼"万米级着陆器布放到海里;4日上午,顺利回收了在海底"蹲守"十多个小时的着陆器;同时,收到了完成海试并自主浮出海面的浮标通过北斗卫星发来的剖面数据和定位信息。
4日下午,考察队员又将两台第一代和第二代"彩虹鱼"万米级着陆器布放到海里,进行超短基线系统定位测试,同时进行沉积物和海水采样。
据"彩虹鱼"2018马里亚纳海沟海试与科考海上总指挥崔维成教授介绍,剖面浮标是全球海洋观测的一种主要设备,可以连续观测整个剖面的海水温盐深数据。目前,我国生产的剖面浮标主要在2000米以浅。根据深海观测科学需求,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于2016年启动了4500米级大深度剖面浮标的自主研制,攻克大深度浮力调节系统、剖面浮标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
"彩虹鱼"2018马里亚纳海沟海试与科考技术副总指挥潘彬彬介绍,"彩虹鱼"万米级着陆器主要由浮力系统、抛载系统、电控系统、采样系统和水面通信系统组成。与第一代相比,第二代"彩虹鱼"万米级着陆器更为精巧、实用、便于操作。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西湖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同济大学等全国10家机构的60名考察队员和船员11月25日乘坐"沈括"号从上海起航,计划完成第一个深海站位海试和科考作业后,直奔马里亚纳海沟。
新闻阅读排行
-
3522 阅读 2020-04-03 08:14
-
1847 阅读 2018-06-15 18:00
-
1823 阅读 2019-05-16 19:15
-
1590 阅读 2019-03-26 14:47
-
1423 阅读 2019-03-30 23:34
新闻热门推荐
-
2 阅读 2022-04-20 11:47
-
12 阅读 2022-04-19 15:46
-
5 阅读 2022-04-18 13:31
-
4 阅读 2022-04-18 13:10
-
41 阅读 2022-04-16 10:5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