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从“酸雨之都”向“宜居花城”的嬗变

柳州白沙大桥(央广网发 李斌 摄)

央广网柳州10月24日消息(记者许大为 梁爽)从柳州市最高楼--地王大厦303米的观景平台鸟瞰柳州市区,宛如欣赏一幅着色山水画卷。碧绿的柳江如同一条青罗带从城市蜿蜒流过,满城苍翠,鹅山、鱼峰山、蟠龙山点缀其间更添几分气势。在很多柳州人眼中,现在的柳州是"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的,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的"。

但从工业城市转变为山水最美的工业城市,柳州也曾经历了艰难的转变。上世纪的柳州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由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用能源均以含硫较高的煤炭为主,大气遭到严重污染,酸雨频率居高不下,曾达到81.8%至98.4%。酸雨,曾是柳州人恶梦般的记忆,当时市区许多石山都因酸雨变成光秃秃的"白头山",柳州也被人戏称为"酸雨之都"。柳州市环保局副局长赵福回忆说:"那个年代柳州市郊种不了叶菜、葡萄,只要一下雨,叶子就会烂,因为是酸雨,自行车淋雨后也会锈蚀。"

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期间,水上巡游编队在柳江上进行狂欢巡游(央广网发 李斌 摄)

柳州钢铁厂作为用煤大户,由于工艺装备落后,污染严重,柳钢厂区曾被戏称为"连飞过的麻雀都是黑的"。在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关于"要柳州还是要柳钢"的话题持续引发市民对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热烈讨论。最终,柳州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发展经济"的路子,"既要柳钢,又要碧水蓝天"成为了统一的共识。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