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敢打工人,现在遍地打工人

“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早安,打工人!”

“生活里80%的痛苦来源于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会有100%的痛苦来源于没钱。”

“今天去看牙医,牙医问我年纪轻轻的牙齿怎么磨损这么严重?我说这些年,我都是咬着牙过来的。加油,打工人!”

“今早坐地铁去上班,过安检时,检测仪一直响,安检小姐姐让我把所有东西掏出来检查后,还是一直响不停。之后安检小姐姐问我是干什么的?我昂首挺胸说自己是打工的,她说,好家伙,难怪检测出了钢铁般的意志!”

“打工你会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都活不下去,早安,打工人!”

一时间,全网都刷满了打工人语录。

以前不敢打工人,现在遍地打工人

那些诙谐幽默的文案里,不少能让人开怀大笑,但笑着笑着,又笑出了眼泪。

在这个萧瑟秋天里,让人难免产生一种复杂的情绪。

以前,年轻人喜欢把自己工作称呼为“干事业”,说话都是“项目”、“流量”、“资金”、“上市”这些高大上的术语。

结果,随着时间的流逝,资本一次次在明里暗里,有堂而皇之的,有阴谋诡计的,用尽各种姿势,把社畜盘剥得干干净净体无完肤时,大家才终于幡然醒悟,认识到自己无产阶级的本色。

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少年不识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被生活重锤的社畜,在社会的教育下,终于开始发出无声的哀嚎:

出来做份工而已,你我都是打工人,不要在装了!

以前不敢打工人,现在遍地打工人

前不久,爆红短视频《朱一旦的枯燥生活》的导演张小策,突然在微博宣布离职,舆论一片哗然。

以前不敢打工人,现在遍地打工人

这件事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就是创作社畜悲剧出名的社畜编剧,在无法忍受社畜生活后,主动选择了结束社畜生涯。

而天天演出枯燥老板的旦总,大家终于发现原来是本色出演。

张小策的才情早已得到公认,他身兼导演、策划、编剧、配音、演员数职,可以说朱一旦这个网红IP,就是他亲手打造出来的。

关于社畜吐槽老板和职场的内容,互联网上多如牛毛,张小策反其道行之,以老板的视角出发,公然地仗势欺人,漫不经心地戏耍员工,还表示这样的生活很枯燥。

果不其然,视频不胫而走,悄无声息地就红起来了。

以前不敢打工人,现在遍地打工人

此后,张小策的生活,就是“凌晨4点起来给孩子喂奶,喂完奶开始写剧本,8点出发去上班”,连去了片场,还得顺便带娃。

重压之下,明明是酷暑的天,他却说身子发冷。

张小策这么努力,得没得到应有的回报,我们不得而知,张小策在回应网友们对这件事的猜测时,也说自己是为了追求理想辞职的,不是大家想的那样,给朱一旦留足了面子。

但无论回报是不是足够的,张小策作为《朱一旦的枯燥生活》最大的功臣,一人身兼数职,压力小不了是肯定的。

在互联网时代,这种脑力劳动者的艰难和心酸,并不比工厂时代的工人小。

更无奈的是,对新时代脑力劳动者的保护,一直都做得不够。

早在2004年,检察日报就发过一篇名为《关注“文化打工仔”》的文章。

其中说道,“文化打工仔”,就其本质意义上,和一般的打工族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如生存的艰难、工作的劳累、心灵的漂泊等,这种生存困境,他们是必须承受的。

这就引申出另一个概念,那就是写字楼民工。

以前不敢打工人,现在遍地打工人

公司的做法,往往是给少数特权精英留下独立办公室,然后把剩下的所有人挤进格子间,像极了从前在方块田里劳作的佃农。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更为可怕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本剥削的工具也越来越高明,电话可以让老板夺命连环call,微信随时可以让你半夜起床。

写字楼民工们无往不处在枷锁中。

当然,一些垄断性的大公司,会给员工比较看上去很诱人的福利,什么班车服务,工作免费餐,报销打车费。

但是,江湖套路再深,老鸟一眼就能看穿里面的陷阱。

以前不敢打工人,现在遍地打工人

企业HR们,动不动强调公司的小资工作环境、扁平化管理、激励和福利,似乎很令人振奋。

但当你去翻开《管理学原理》这本书时,上面歪歪斜斜每页都写着什么“计划”“科学”“效率”几个字。你要晚上悄悄看,从字缝里观察,里面分明都写着两个字——剥削。

香港曾经有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电影《半斤八两》的主题曲。当时的香港,街头巷尾都是凉茶铺,而有凉茶铺的地方,都在播这首歌。

以前不敢打工人,现在遍地打工人

歌词的意思大概是讲,我们这帮打工仔,一生一世为钱币做奴隶,满街奔跑把肠胃都搞坏了,挣得钱不够花比鬼还穷,老板动不动就发威,像疯狗一样汪汪汪,真的好难。

《半斤八两》属于那个时代的工人哀歌。

逼仄的城市空间,让香港人透不过气来,不管导演如何营造诗意与文艺,都掩盖不住一层压抑的底色。

在这个人群密集的城市,人们紧张,忙碌,大家都赶着赚钱,面无表情地排队等车,排队等地铁,排队进公司,排队吃饭,排队饮茶。

以前不敢打工人,现在遍地打工人

而所谓香港的下午茶文化,正是打工仔文化。

同样在中环写字楼,老板们去酒店吃着几千港纸的点心谈生意,员工们却是赶紧扒拉几口,以便好撑到晚上八九点下班。

以前不敢打工人,现在遍地打工人

以前不敢打工人,现在遍地打工人

打工仔常饮的港式奶茶,往往是煮了几十分钟那种劣质茶叶,里面不过是浓缩的三花淡奶,味道厚重,十分提神。

这样的浓茶正适合打工仔,因为常年吃盒饭,没有这种重口,根本刺激不了味觉。

打工仔最为苦恼的,是楼价长期居高不下,他们营营役役,都未必买到楼享受人生。一名香港网民发帖文诉苦称,有感以前辛苦读书为将来辛苦返工,结婚后又辛苦养育下一代,之后老去死亡。

在炼狱般的上班模式下,没有时间享受生活,换来的只是一个缩水的单位。

以前不敢打工人,现在遍地打工人

说完,经理问员工,你进来有什么要求啊?员工回答,没有,进来拿本杂志。

以前不敢打工人,现在遍地打工人

以前不敢打工人,现在遍地打工人

在日复一日的煎熬中,香港的打工仔渐渐地成为了打工专家,如何偷懒不被经理发现,怎么可以多报销占点便宜,这类招数层出不穷。港剧《男亲女爱》就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点。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