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为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为孔子的学生曾参所整理成文,但后世学者多认为《经一章》为孔门弟子对孔子原话的记录。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云:"《大学》是'外有以及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祥者也'",他还进一步将《大学》概括为"三纲八目"--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大学》在古代的经学教育中可谓为经典之中的经典,它有纲有目,纲张目举,有规模有节次,它由纲及目,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向世人展示出中国古代哲人大家们所孜孜以求的道德修养境界之所在。宋代程颢、程颐兄弟从《礼记》中把它抽出,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至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朱熹撰《四书集注》,将它和《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大学》中的《传十章》通常被人们认定为是对"经的解读"。个人研读之余认为,这一章节主要为曾参为他老师孔夫子的"经"这一章节寻找扎实理论依据。毕竟,纵观古今中外但凡有人提出一种新的学说或重大理论观点,为了能够让人信服和认可,一般都需要大量引证客观事实,甚至需要以世人认可的权威著作或理论观点作为有力论据支撑,以示为专业道统之发扬传承。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大学》的开篇目,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同时,它也是大学的纲领之所在,向世人宣告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向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为世人从自身做起培养美好的道德情操标明了航向。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

新闻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