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远古探秘者——看化石修复师如何破译亿万年生物“密码”

新华社合肥7月28日电(记者刘美子 水金辰)置身其中,仿若回到史前。一块块久经风霜的化石原石,在他们的手中逐渐被还原出定格时的模样。

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的古生物化石修复室里,古生物化石修复师黄发忠正在对一块从安徽巢湖地区发掘的"鱼龙化石"进行修复。显微镜下,气动风刻笔精密的笔尖高速振动,与围岩碰撞发出吱吱声,部分鱼龙骨骼已清晰可见。

"古生物化石修复师"这一职业在普通人眼中略显神秘。"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专业的工具和技术手段对化石进行处理,使之可用于科研、展览、收藏,有时我们也会到发掘现场参与发掘。"修复室牵头人齐飞介绍说。

在修复室的地面上,堆放着一些发掘现场运送至这里的化石原石。据了解,修复师首先通过观察岩石断面,判断化石在原石中所埋的位置,对部分破损风化严重的原石进行加固,才开始进行精细的修复。

填写化石修复记录表是修复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修复前,修复师们会对每一块原石信息进行登记并拍摄存档,修复过程中,一些重要信息要随时记录,以便调阅翻看。

修复师彭铸用"顺藤摸瓜"形容修复的过程。"我们需要寻找骨骼分布的路径,顺着路径将覆盖在化石上的围岩一点点剥离,对于脆弱的部分还要进行修补,这一过程需要慎之又慎,否则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彭铸说。

不同的化石标本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修复精度、修复时间跨度也不一样,但"保护为先"是化石修复始终不变的原则。"我们修复的化石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对于修复质量的要求极高,任何的残损或者细微结构被破坏,都有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齐飞说,冒进是绝对禁止的,如果没有较高的把握,一些化石甚至可以只做保护、暂不修复。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

新闻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