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1次卫生清扫需9份档案

近几年,"痕迹管理"在基层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还原干部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供日后查证。半月谈记者采访时,部分基层干部反映,为避免在上级检查时被问责,日常工作中,他们不得不过分在"留痕"上做文章,此举严重背离了痕迹管理的初衷。专家指出,"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成为形式主义新变种,当引起高度重视。

搞一次"卫生清扫"需要9份档案

在中部某省一个乡镇,近日举办了一次"脱贫攻坚资料大比武",活动要求各村第一书记协同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准备2014年以来的所有脱贫攻坚资料,到镇里进行比赛。

"幸好有百度帮助我。"一位参赛者向半月谈记者透露了他的参赛秘笈。

为了不在大比武活动中落后,这名参赛者通过网络检索材料模板,再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套进模板,形成各种名目的系统性材料。他坦言:"评比结果只要不是最后一名就行,两年驻村,如果最后因为材料被扣分,或者挨了处分,两年时间白费不说,以后想提拔都难。"

半月谈记者在比武现场看到,镇政府会议室里一排排蓝色、黄色、红色等各种颜色的文件盒整齐码放,摞满了十几张桌子。

资料比武通知

一位驻村干部的材料被要求改进,书面不能有勾划涂改,凡是有涂抹的地方,全部要用消字灵清洁,"这样就好看了"。

一位基层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因为要经常打印资料,他们把乡镇政府附近的几家打印店"扶富"了。为节省费用,后来工作队专门购置了打印机,即使这样,所需费用仍然不少。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

新闻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