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追忆“洋厂长” 永葆“改革心”
- A+
- A-
新华社柏林7月1日电 特稿:追忆"洋厂长" 永葆"改革心"
新华社记者徐扬 袁帅 廖君
上世纪80年代,湖北武汉市政府聘请德国退休工程师威尔纳·格里希担任武汉柴油机厂(武柴)厂长。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聘任的第一位"洋厂长",在海内外引发强烈反响。30多年过去了,格里希已故去,通过采访其子伯恩特·格里希及当年武柴的老同事,重温那段改革历史,依然引人深思。
"洋厂长"来华 国企焕发生机
1984年,受德国退休专家组织派遣,格里希来到武汉柴油机厂,一开始是作为技术顾问。几个月后,武汉市政府任命他为厂长,主持全厂的生产经营工作。在1984年11月至1986年11月的两年任期里,格里希的严细管理令这家老国企焕发了生机:柴油机的清洁度从5600毫克降到100毫克以内,主轴承盖的废品率从50%降至3%以内,产品批量出口至东南亚7个国家。
这个德国退休老头是如何做到的?
时任武汉柴油机厂党委书记的谢长钦记得很清楚,格里希上来就抓劳动纪律、抓产品质量。其中一项主要工作是提高柴油机清洁度,国家标准为每升195毫克,而武柴是高达几千毫克,严重影响机器寿命。
戴着白手套,拿着游标卡尺和一支带磁铁的笔,格里希巡走在车间,不放过每一台机器设备。他用白手套摸机器,没有砂,才算合格。"我们起先做不到,压力大。格里希说,我来中国、来武柴不是瞎忙的,对待自己的产品要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样。"谢长钦说。
新闻阅读排行
-
3522 阅读 2020-04-03 08:14
-
1847 阅读 2018-06-15 18:00
-
1823 阅读 2019-05-16 19:15
-
1590 阅读 2019-03-26 14:47
-
1423 阅读 2019-03-30 23:34
新闻热门推荐
-
12 阅读 2022-04-19 15:46
-
5 阅读 2022-04-18 13:31
-
4 阅读 2022-04-18 13:10
-
41 阅读 2022-04-16 10:53
-
25 阅读 2022-04-15 11:5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