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收成——安徽池州生态林业振兴乡村见闻

新华社合肥7月2日电(记者王菲)西山村的焦枣、杨街村的药用牡丹、霄坑的茶叶......地处长江之滨的安徽池州坚持绿色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富民惠民的金山银山。

6月下旬,记者在安徽池州贵池区走访发现,当地以林长制为抓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林业,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推动一村一品建设。林业的发展不但让天更蓝、水更绿,还促进了森林旅游、特色产业、龙头企业融合发展。

在海拔500多米的池州贵池区棠溪镇西山村,记者看到,碧水青山映衬着蓝天白云,山林间万亩枣树枝繁叶茂,一颗颗晶莹的果实缀满枝头。

"目前西山村焦枣种植面积已达万亩。我们以公司+合作社+枣农+院校的产业化联合体模式,实现种植、技术、加工、销售一体化协同。统一产销标准,在种植过程中不施化肥农药,确保生态品质。下一步还计划发展山林枣园观光游。"西山枣业发展公司负责人毕学云介绍。

当地人告诉记者,西山村地处山区,过去是出名的贫困村。如今发展山地生态枣业,西山焦枣成了"摇钱树",老百姓几乎家家盖起小洋楼。

"我一共种了40多亩1600株西山焦枣,一年收入35万元左右。"谈起收成,正在园里劳动的西山村家庭农场主张启权喜不自禁,"以前在外打工一年挣不了多少,几年前回家在公司的带动下,开始种植焦枣,加入焦枣产业联合体,技术、加工、销售这些都不用愁。"

"贵池区结合林长制,发展'一村一业'生态林业,全区林业总产值达60亿元。"池州贵池区林业局局长杨张华介绍,建成杨街村药用牡丹、四联村林下经济、长垅村茶叶等14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项目80个,帮助1134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

新闻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