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壁上绽放的缫丝花——记贵州乡村教师杨绍书41年坚守见证苗寨变迁

新华社贵阳6月26日电 题:崖壁上绽放的缫丝花--记贵州乡村教师杨绍书41年坚守见证苗寨变迁

新华社记者潘德鑫

清晨的哈冲,浓雾笼罩,崖壁上的小花迎着朝露竞相开放,清新烂漫。当地人称这花为缫丝花,其性耐干旱、耐贫瘠,生命力极强。

崖壁之上,花木之间,隐约能见一条崎岖的"毛狗小道",这是寨里娃儿上学的必经之路。这条路,57岁的杨绍书已默默守护了几十年。

有41年教龄的杨绍书和这缫丝花一样,亲历了哈冲的贫困,又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山村教育的沧桑巨变……

崖壁坚守

第一次见到杨绍书是在4月底的一个清晨。已洗漱完毕的他,正坐在屋外的一片石磨上抽旱烟: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身着黑色夹克、洗得发黄的白衬衣、黑色光面西裤,脚上是已磨损掉皮的黑皮鞋。

贵州省黔西县金兰镇瓦房村哈冲组位于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岸的一处崖壁上,从河面向上或从崖顶向下很难被一眼发现,除非偶尔升起的炊烟和石头缝里冒出的庄稼苗。寨子里的老人说,祖辈为避战,逃到了"挂在半空、面朝河谷"的哈冲。

老杨的家位于寨子的最高处,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一栋平房,墙是泥巴垒的,发黑的茅草屋顶长了不少青苔。这,是他教师生涯开始的地方。

1977年,因为娃儿外出上学困难,在公社的支持下,寨子里唯一上过初中、会说汉语的杨绍书在自家堂屋办起了"识字班"。

当时年仅16岁的他,比班里的大娃娃大不了几岁,"工资"按一个壮劳力算,一天记12个工分。

老杨回忆,当时教室很简陋:几块木板拼接刷上墨汁就是黑板,课桌是各家凑的长条板凳,9个学生按年龄段分了3个年级,一个年级上课其他两个年级只能背对讲台自习。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

新闻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