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人士共议乌兰牧骑发展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25日电(记者魏婧宇)"乌兰牧骑远远超出简单的文艺形式,而是集合各种要素,形成了一个新的文艺传统,传承不能停留于形式,而要注重内涵的发掘。"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包爱军在近日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乌兰牧骑座谈会"上说。

乌兰牧骑于1957年诞生在内蒙古草原,是兼具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的文艺工作队伍,被誉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对于乌兰牧骑事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文艺界人士纷纷表示必须传承红色基因、扎根生活沃土、服务人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

与会文艺界人士表示,乌兰牧骑是红色基因和民族文化传统基因的结合,是传统文化的再创造,展示出草原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说,乌兰牧骑要坚持民族文艺的民族样式和民族的自尊自信,不断探索具有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的文化样式。

乌兰牧骑从诞生之日起,就扎根在群众身边,被称为"玛奈(蒙语,意为我们的)乌兰牧骑"。连辑表示,乌兰牧骑的发展要坚持人民立场和现实主义立场,坚持文化下沉基层,为人民搭建文艺平台,以乌兰牧骑带动基层文化社团,为基层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

"乌兰牧骑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不能只看到过去和现在,而要看得更远,明确时代的需求。"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少数民族舞蹈研究专家马跃、蒙古族歌唱家拉苏荣等建议,一方面通过理论研究、口述史整理等工作,梳理保护乌兰牧骑的历史,另一方面要重视精品力作创作和人才培养,面向未来积蓄力量。

近年来,内蒙古不断推动乌兰牧骑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结合,与中央民族大学合作建立"乌兰牧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推进乌兰牧骑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在扎根生活沃土、推动文艺创新过程中弘扬乌兰牧骑精神。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

新闻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