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科研团队15载攻克歼20等飞机装配系列难题
- A+
- A-
随着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正式列装空军作战部队,肩负保家卫国使命的新型战鹰,终于在祖国的苍穹下振翅翱翔。
以歼-20为代表的跨代飞机,对装配准确度和连接可靠性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浙江大学飞机装配创新团队通过15年的"加速跑",攻克了飞机装配领域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开创了我国飞机自动化装配新局面。
突破核心技术
飞机装配是缩短飞机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保障制造质量的关键环节。直到20世纪末,我国飞机装配技术整体上仍较落后。当时的飞机装配,基本上完全依赖工人的肉眼观察和纯手工操作,自动化水平低,质量难以控制,问题不可溯源,装配效率低,严重影响了飞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中国也尝试过引进、改造、升级的方法来改变窘境,但难以突破长期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中国人必须自己干。"浙江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飞机装配创新团队负责人柯映林教授说。怀揣这个信念,2003年,浙江大学飞机装配创新团队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航空制造加工工艺基础研究转向飞机装配工程关键技术攻关。依靠跨学科、跨领域的科学研究,团队攻克了装配连接失效、制孔失准、定位变形三大技术难题,成功研制了动态成组定位系统、移动机器人制孔系统、环形轨道制孔系统、5+X轴专用机床制孔系统、卧式双机联合钻铆机等全产权、全配套的飞机自动化装配原创装备,为运-20、歼-20、运-9等9个重点型号飞机的成功研制和批量生产提供了工艺、技术、装备及系统的重要支撑。
技术国产化,创新是关键。自动钻铆机是功能集成度和技术复杂度极高的航空制造工艺装备。相较于同类产品,浙大研制的卧式双机联合钻铆机仅钉头的齐平度就从0.05毫米提高到0.02毫米。"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在制孔、锪窝、检测、送钉、注胶、插钉、压铆等飞机壁板装配的工艺过程中全部实现自动化,故障率小于1‰,其中钻铆机的原创设计是赢得国际竞争对手尊重和赞誉的杀手锏!" 伴随着团队成长的浙大发展委员会副主席陈子辰教授说。
新闻阅读排行
-
3522 阅读 2020-04-03 08:14
-
1847 阅读 2018-06-15 18:00
-
1823 阅读 2019-05-16 19:15
-
1590 阅读 2019-03-26 14:47
-
1423 阅读 2019-03-30 23:34
新闻热门推荐
-
12 阅读 2022-04-19 15:46
-
5 阅读 2022-04-18 13:31
-
4 阅读 2022-04-18 13:10
-
41 阅读 2022-04-16 10:53
-
25 阅读 2022-04-15 11:5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