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项重大政策,关乎几亿农民利益!或许以后,农民也能“退休”了
- A+
- A-
近段时间,"农民退休制度"引起了广泛热议。有代表建议:将推行"农民退休制度"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显著标志,让65周岁以上的农民能够"洗脚上田,老有所养",充分享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的成果。
该建议一出来,就受到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支持的、反对的、支持但觉得短时间内无望的……各种观点,应有尽有。
很显然,该建议所关注的重点是:农民养老问题。实际上,"农民养老"不仅是我国长期存在且一直在关注的问题,也是老龄化日益严重、农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早在2018年,就有代表提出,农民作为第一产业的从事者,和其他行业类比,也宜有退休或转业。
但在实际生活中,农民并没有"退休"的说法,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很大一部分农民并没有"年龄"的概念,多是"活到老、干到老"。此外,由于无法仅靠种地解决养老和医疗问题,很多农民必须通过其它途径养家糊口,于是出现"超龄农民工"的现象。
不可否认的是,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农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养老权益理应得到保障。而其中,交公粮和粮食价格低,是很多人支持"农民退休"的主要支撑点。
在大家看来,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国依靠农业支持发展,农民要交公粮,即农业税;同时还要交纳购粮,即国家硬性向农民收购粮食,收购价格不到'黑市'价格的一半。如今的农民老人,就是当时为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村精壮劳动力,他们完全有资格分享发展的果实。
不过,也有人指出,让农民"老有所养",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农民退休制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但同样的,"农民退休制度"也涉及到了很多问题,诸如:退休金提高多少?钱从哪里来?是否分层次发放?当所有交过公粮的那一代老人去世后,"农民退休"政策是否还要继续?
可以确定的是,一律提高太多绝对是不现实的,我国有几亿农民,就算每人提高500元,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因此,在制定"农民退休"相关政策时,也需要考虑国家的承受范围,且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提高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而非盲目地提议增加金额。
基于此,有人提出,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相关退休规则,建立农民退休保障机制;或者从国家层面出发,参考现行的养老保险政策,建立农民退休养老机制,设立专门的专项养老保险基金等,从而稳步落实农民退休养老政策。
此外,也有人提出,对于很多农村老人而言,其对于"农民退休"、"增加养老金"等话题的感受并不是非常迫切,但大都非常担心得病,尤其是大病,拖累儿女。因此,其认为,应该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即针对所有没有退休金的老人,大幅度提高患大病的报销和大病救助比例,从农村老人的根本需求上解决问题。
新闻阅读排行
-
3522 阅读 2020-04-03 08:14
-
1847 阅读 2018-06-15 18:00
-
1823 阅读 2019-05-16 19:15
-
1590 阅读 2019-03-26 14:47
-
1423 阅读 2019-03-30 23:34
新闻热门推荐
-
2 阅读 2022-04-20 11:47
-
12 阅读 2022-04-19 15:46
-
5 阅读 2022-04-18 13:31
-
4 阅读 2022-04-18 13:10
-
41 阅读 2022-04-16 10:5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