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设立“全民营养周”?

2019年5月15日上午,重庆大坪医院临床营养科在门诊大厅举办第五届 "全民营养周"大型义诊活动。 中国营养学会供图

"儿子刚上小学,体重已经35公斤了。通过参加'全民营养周'活动,我了解到这是膳食摄入不均衡导致的营养过剩,现在不注意,以后很容易患上慢性疾病。"2019年5月15日,在重庆大坪医院举办的第五届"全民营养周"大型义诊活动现场,市民王先生微笑着说:"医生建议给孩子减少脂肪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类食物,加强体育锻炼,我们一定要认真把这些做好。"

每年5月的第3周,"全民营养周"都会如期而至。2015年,首届"全民营养周"仅覆盖约2亿人次。4年后,2019年举办的第五届"全民营养周"已经惠及7亿余人。

为什么中国会设立"全民营养周"?它如何能在全国迅速推广并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老百姓餐桌上的变化最能反映群众真实需求。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渴望吃得饱,到20世纪90年代有条件吃得好,再到21世纪追求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老百姓的"小餐桌"上,折射出的,是人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大需求"。

以传播营养理念为己任,以实现健康中国为目标。一个"全民营养周",反映出的既是70年来中国人营养健康理念的进步,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高度关注与责任担当。如今,"全民营养周"的影响力日益壮大:倡导民众学习营养知识、改善膳食行为、注意吃动平衡、合理预防疾病。通过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全民营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惠及各方百姓。

70年:百姓餐桌上的营养变迁

"民以食为天。"无论在什么时代,"吃饭"都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经过多年战争的社会满目疮痍、生产力低下,当时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解决老百姓的温饱,减少由营养缺乏导致的各种疾病。

提起"八一粉""九二米",老一辈人都会倍感亲切。1950年4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谈"标准米"》一文,从营养科学的角度分析了"八一粉"和"九二米"的营养价值。其中说到,过分把米碾得白净以后,米里原来含有很丰富的营养素所剩无几。爱吃白米的南方人常生一种脚气病,就是因为白米中缺少了维生素B1的缘故。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负责人介绍:"本着既节约粮食又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需要的原则,营养专家提出了谷类在加工过程中的合理精白度,在当时创造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解决了居民维生素B1缺乏等营养问题。"

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乡居民的温饱基本得到保证,从追求吃饱饭到吃得饱、吃得好,居民膳食质量不断提高。但是,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及富裕农村居民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消费过度增加,粮食和蔬菜类消费不断减少,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维生素C以及微量元素摄入减低,这些偏离平衡膳食原则的食物消费模式以及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运动锻炼造成我国城市居民肥胖率迅猛上升,也直接增加了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糖尿病的风险。

"这也是这段时期居民营养理念的体现,居民缺乏平衡膳食的意识,以为大鱼大肉就是好生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说道。

不同时期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部分)。 王国菁摄

为掌握不同时期的居民营养健康情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于1959年、1982年、1992年、2002年、2012年和2015年开展了6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密切掌握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变化,时刻关注慢性疾病的发展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并及时推出相关政策与防治举措。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对营养健康理念的不断推进宣传,人们开始认识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但是对怎样才能"吃得健康"理解仍不到位,居民膳食结构仍然不尽合理,微量营养素缺乏和营养失衡并存的现象依然存在,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

迎合时代召唤,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营养健康需求,"全民营养周"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5载:全民营养理念落地生根

作为"全民营养周"的主要发起单位,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介绍:"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其中提到要提高全民营养意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树立科学饮食理念,研究设立公众营养日。这一政策将营养科学普及提到了很高的位置。"

2015年,中国营养学会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共同发起并确定,每年的5月第三周为"全民营养周"。

2015-2019年,全民营养周历届logo及主题。 中国营养学会供图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