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发射更多科学卫星

新华社厦门10月29日电(记者张逸之、喻菲)中国将在2023年前再开展4次科学卫星发射,并已遴选出为未来5到10年工程立项的5个科学卫星背景型号项目。

在近日于厦门举行的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介绍,在"悟空""墨子""慧眼"和实践十号等科学卫星相继取得重大科学成果和社会影响后,中国科学院已启动"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今年8月31日,专项二期首发星--微重力技术试验卫星"太极一号"成功发射,这也是中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

据王赤介绍,二期专项还部署了4项科学卫星工程任务,其中由双星组成的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ECAM),将全天监测引力波事件的高能电磁对应体和快速射电暴可能的高能辐射,破解宇宙致密天体剧烈并合之谜;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是中国首颗空间太阳专用观测卫星;爱因斯坦探针(EP)将在软X射线波段对宇宙天体开展高灵敏度实时动态巡天监测,探索和发现宇宙高能暂现和爆发天体、沉寂黑洞、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由中欧科学家联合研制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首次实现对地球磁层的全景X射线成像和高精度的日侧极光探测,探索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规律。

据介绍,专项部署了5个空间科学背景型号项目,即从已完成概念研究的空间科学卫星任务中遴选出、初步具备下一个五年计划发射技术可行性的卫星任务。其中,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eXTP)将揭示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规律;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将采用空间激光干涉法,测量中低频段引力波,重点瞄准中等质量双黑洞绕转并合系统,力争在空间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中高轨量子卫星将在"墨子号"500公里低轨实验成功基础上,通过三阶段轨道拓展,实现全天时量子通信、量子时频和超冷原子物理等目标。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