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面国旗背后的故事

央视网消息 :清晨四五点钟,天安门广场前已经人潮涌动,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升旗仪式。国旗飘扬,拨动着中国人最鲜明炙热的爱国情愫。一眼,足够让内心澎湃激荡。

这其中有一位特殊的来客,她叫宋如芬,是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制作参与者宋树信的女儿。

一张70年前的旧报纸、几张关于父亲的老照片,揭开了宋如芬珍藏的国旗记忆。按照父亲生前的描述,宋如芬向央视网记者讲述了70年前这段不寻常的故事。

1949年9月29日上午,国营永茂实业公司接到指示,要为开国典礼赶制两面超大号的五星红旗。这项光荣的任务落到了时年29岁的业务科干部宋树信身上。

宋树信(二排右一)

由于当时的印染技术达不到印制大幅面国旗的要求,只能采用手工缝制。9月30日凌晨,宋树信来到北京大栅栏瑞蚨祥采购面料,叫醒了当时值班的师傅。但此时意想不到的状况出现了,由于那时北平刚解放,物资相对匮乏,黄缎子已经没有了。

宋树信心急如焚,在向值班师傅说明任务的重要性后,瑞蚨祥全店上下盘点库存,找了两个多小时后最终在一个地下库房里翻出了半匹黄缎子。10月1日凌晨,国旗在西单"新华缝纫社"缝制完工,宋树信骑自行车带着大国旗交到了开国大典筹备处。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人群、旗帜、彩绸、鲜花、灯饰,汇成了喜庆的锦绣海洋。

宋如芬珍藏的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部分拼接)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