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刀客”——0.02毫米里钻出大国重器 | 初心故事④

刀,无刃,不似刀,寒光熠熠;

钢,巨厚,特种钢,百炼成钢。

刀硬,还是钢硬?

中国一重集团"刀客"

桂玉松的心中已有答案

中国一重轧电制造厂机加二班的18米深孔钻机床机台长、齐齐哈尔市劳动模范、一重大工匠桂玉松,今天要挑战一项极限工作,他要用自己的"刀",一点点雕刻出大国重器,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刀客"的初心故事。

200多吨实心钢,钻10多米误差不能超过0.02毫米

"就像菜刀切铁,这可咋整?"桂玉松的"对手",是一个200多吨重的实心钢转子,他要钻通一个长10多米的深孔。打孔不难,但为保证精度,刀具工作时抖动范围不能超过0.02毫米。

25年来,"操刀"近百万次,刀无虚发,这次他却碰上了"硬茬儿"。最初的24小时,只钻了10厘米 ,还磨废了12组刀具。刀,是指甲大小的长方体特种合金,架在圆盘形的刀座上,4支一组,有的已经崩角碎裂。

一袭蓝衣,双目凝神,"刀客"单指轻点,启动数千万元的"豪车"--长达56米的大型数控钻床。十多米长的钻杆上,挂着一座刀盘,各类刀具角度各异,刚搭上银色的钢锭就不停抖动。

抖动就是吃不住劲儿,还是不行!作为集团的首席技能大师之一,过去的"独门秘笈"不灵了,桂玉松只能停下来,更换强度更高的刀具,调整机床参数搞创新。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