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在中国小城74年的秘密:33万枚化学武器静悄悄

● 本刊记者 谌彦辉 郑立颖 / 文

85岁的姜文斗闲不住,在自家不远处的小河边又新翻了一小块荒地,阳光照在他粗粝的双手上,老人挥着铲子一点点松土、起垄,然后把小葱的根须埋上。“这辈子别的都不会干,就会干点农活。”话没说几句,姜文斗就栽好了一排。在这片新辟的土地上,他还打算种上苞米和土豆,到秋天能多收获一些粮食和蔬菜。

埋藏在哈尔巴岭74年的秘密:33万枚化学武器静悄悄

85岁的姜文斗在家附近新翻的地里,种上苞米和小葱后坐在径边休息(郑立颖图)

姜文斗的老伴担心他受累,时不时出来劝他休息一会。去年姜文斗有一阵子说不出话,家人带他去敦化市的医院检查,结果查出喉癌,医生建议保守治疗。这大半年里,姜文斗的家人对他的病情一直守口如瓶,只希望他在最后的日子里过得舒心安乐。

对村里人来说,姜家人保守的秘密却已习以为常。哈尔巴岭村村委会主任孙立丰一脸愁云,他一口气数了一串村民的名字,说他们全部都是死于癌症。

位于吉林省敦化市的哈尔巴岭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放眼望去,村子四面环山,村落掩映在青山绿林中。哈尔巴岭村现有110户人家,350多口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解释村民们为何频繁患癌,但他们怀疑,很可能和村子不远处深山里埋藏的日本战败遗留下来的化学武器(以下简称日遗化武)有关。那些化学武器有的就地掩埋在青山旷野,有的则弃之于江河湖泊。

不止哈尔巴岭。中国目前在全国18省(市)设有数十个日遗化武保管点,已经安全销毁上述已发现回收的化学武器37825枚(件)。日本在中国具体遗留了多少化学武器并无准确数据,美方披露的档案推测约有350万枚、散装毒剂约150吨。哈尔巴岭是迄今中国内地发现的最大埋藏点,埋藏的日遗化武约33万枚。

虽然日本已经投降了74年,但对这些村民来说,侵华战争的阴云仍未结束。那些埋在地下的日遗化武有些很可能已经锈蚀变形,甚至发生泄漏。

据新华社报道,5月7日上午,继南京、石家庄、武汉后,第四个位于哈尔滨的日遗化武移动式销毁作业点也开始作业。这标志着日遗化武销毁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对加快日遗化武销毁整体工作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而目前对日遗化武的处理过程中,哈尔巴岭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方。

“炮弹沟”

汽车从敦化市向东南行驶,大约50分钟的车程便可到达哈尔巴岭村。这里一天有两趟火车经过,分别通往图们和长春。车站的规模很小,站房还是当年日军在此驻扎时修建的,哈尔巴岭村就坐落在火车站的正前方。

薛福东的食杂店在村中心地带,时常有村民来这儿添置日用品,或停下来吃根雪糕,买几两酒喝。更多的时候,村民们常坐在柜台边的一铺大炕沿上,凑在一起聊家常。每当谈论“炮弹沟”的时候,他们脸上的表情凝重起来。

敦化位于吉林省东北部,日伪时期曾是日本关东军的军事重镇。1945年8月,苏军攻占敦化,日军运来的化学武器没派上用场,为销毁证据,这些化学武器被随意丢弃在敦化各个乡镇的田间、沼泽、荒野及灌木林中。

吉林省博物院原副院长赵聆实曾深入调查敦化日遗化武的分布,并作报告称,“北起尔站西沟河,南临大林水库,东毗安图县亮兵乡大西村,西至江东乡万福村,南北纵长85公里,东西横向最宽36公里、最窄12公里的废毒弹散落地带加上敦化偏北30多公里的额穆镇及黑石乡两处遗留地,总面积达1600平方公里。”

那个年代,村民对日遗化武完全没有常识概念,在田里触碰到这些毒弹,轻者致伤,重者致残、致死。敦化市内陆续发生多起村民因日遗化武受害中毒的事件。1951年,敦化专门成立了废毒弹处理委员会,负责调查日遗化武的搜集及处理。

限于技术条件,当时政府只能组织村民人扛马拉,将各地遗弃化武集中挖坑深埋。经过实地勘查,哈尔巴岭南部山区一处高地,因山下四面沼泽,被选定为埋弹地址。此后汇聚于此的日遗化武越来越多,“炮弹沟”也因此得名。

薛福东的食杂店正是当年搬运化学炮弹的必经之处。如今,村里直接参与运送化学炮弹的老人都已经过世,孙立丰也曾听父辈提起这段往事。当年村民们响应政府号召,用马爬犁运送这些化学武器进山。“那些毒弹有大有小,大的一个马爬犁只能拉一个,很多毒弹放在一种特制的木箱子里。”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