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从这里照耀中国——陕北见证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
- A+
- A-
这是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永坪镇的"永坪会师"雕像(8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新华社西安8月15日电 题:红星,从这里照耀中国--陕北见证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
新华社记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935年10月,从江西于都出发的中央红军,跨越逶迤五岭,攀登磅礴乌蒙,跋涉滚滚金沙江,征服滔滔大渡河,翻过皑皑岷山,历尽艰辛万苦,付出重大牺牲,终于抵达陕北。
从此,红星,从这里照耀中国。
落脚:到陕北去!
1935年9月,《西京日报》《大公报》上刊载的两条陕北红军的消息,让党中央眼前一亮。
当时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范围内硕果仅存的一块红色土壤。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领导的武装斗争如火如荼,各级中共组织和苏维埃政权齐备,还有一大批领导骨干和优秀干部。
"一杆杆红旗空中飘,红二十五军上来了,来到陕甘洛河川,劳动百姓好喜欢。"
1935年9月16日,这样的歌声飘荡在永坪镇上空。转战4省的红二十五军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军在此胜利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
千里之外,在1935年9月召开的甘肃哈达铺会议上,毛泽东高兴地说,那里就是目的地,我们要振奋精神,北上抗日,到陕北去!
蒋介石严令东北军加紧了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围剿"。新组建的红十五军团采取"调虎离山,围点打援"战术,在延安以南、甘泉以北的劳山地区布下"口袋阵",一举歼灭东北军主力110师大部。随后,红十五军团又发起榆林桥战役,全歼守敌,彻底切断了敌人南北防线,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北献上一份厚礼。
此时,中央红军也在为陕北人民准备"见面礼"。
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一路尾追的国民党骑兵团也尾随到了苏区大门口。
"绝不能把敌人带进苏区!"
21日,"切尾巴"战役打响。中央红军采取分块切割、相机包围的战术,迅速击溃敌军骑兵4个团,一路困扰的"尾巴"终于被割掉了。至此,中央红军结束了长征中的最后一仗,也胜利完成了落脚陕北的第一仗。
进入陕北苏区,看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标语,看见"工农民主政府"的牌子,看见到处都是送粮送衣的群众,这些历时367天、历尽艰辛的红军战士们热泪长流。
落脚陕北,党中央和红军战士信心倍增。时任中央保卫局秘书的童小鹏,在到达吴起镇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在周年时进入陕甘苏区的边壤,这应该算是一件顶光荣而且是突破世界空前纪录的伟大事业。"
1936年7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随党中央迁至陕西省志丹县,在山崖上的窑洞中艰苦办学。这是学校外景(8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立足: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陕北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1935年11月6日,鹅毛大雪中,毛泽东在陕西省甘泉县象鼻子湾发表了著名的雪地讲话,深刻诠释长征的意义。
毛泽东告诉红军战士们,留下来的同志不仅要以一当十,而且要以一当百、当千。今后,我们要和陕北红军、陕北人民团结一致,要作团结的模范,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使命,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
红旗招展,三军沸腾。尽管长途跋涉、疲惫至极,但衣破衫烂的红军战士在雪地讲话的鼓舞下,重新抖擞精神,迈上新的征程。
出于对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汇合力量更加壮大的忌惮,蒋介石调集13个师、另5个旅的兵力对陕甘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围剿",妄图彻底围歼红军主力,摧毁陕甘边区。
等敌来袭,无异于坐以待毙。党中央果断决定主动出击,以口袋合围之势,布下天罗地网,经过连日战斗,歼灭国民党一个师又一个团,在直罗镇俘敌5300余人。
据直罗镇战役烈士陵园讲解员李婷介绍,直罗镇战役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场"大战",阵容堪称"豪华":毛泽东亲临前线指挥,新中国成立后被授衔的至少有5位元帅、6位大将、48位中将以及10位少将参加了这场战役。
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副院长高凤林说,直罗镇战役不仅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也使陕北成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
此后,党中央命令多路部队同时出击,开展西征作战。在两个多月里,西征部队占领城镇10余座,在陕甘宁三省边界开辟纵横200余公里的新区,有力巩固了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从漫漫长征艰辛路,到立足陕甘根据地,红军将士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始终如一。
进入吴起镇的前夜,中央红军宿营在吴起倒水湾。由于缺乏补给,红军战士甚至没有做饭的锅具。村民张宪杰借给红军一口水缸用来烧饭。水缸被烧裂了口子,战士当即给了张宪杰两块银元作为补偿。
"为了支援中央红军,当地群众日夜兼程集中粮草物资,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形成了川流不息的送粮大军。"吴起县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吕军说,中央红军战士严寒时节依然身着破旧单衣,当地群众组织上百位工匠赶制了一批毡衣和毛被套。
参观者在延安市甘泉县象鼻子湾村参观"雪地讲话"旧址(8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新闻阅读排行
-
3522 阅读 2020-04-03 08:14
-
1847 阅读 2018-06-15 18:00
-
1823 阅读 2019-05-16 19:15
-
1590 阅读 2019-03-26 14:47
-
1423 阅读 2019-03-30 23:34
新闻热门推荐
-
2 阅读 2022-04-20 11:47
-
12 阅读 2022-04-19 15:46
-
5 阅读 2022-04-18 13:31
-
4 阅读 2022-04-18 13:10
-
41 阅读 2022-04-16 10:5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