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学生走进乡村探寻“好生态”变“致富路”

人民网福州7月15日电 “昔日光秃秃,山下荒田窝;今日绿油油,山下水唱歌。”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远富村村民所作的这首打油诗,描绘了远富村近年来“荒山”变“金山”的致富路子。

近日,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学生实践队走进龙岩市武平县、莆田市南日岛,实地感受当地人如何利用好生态走上致富道路、实现乡村振兴。

武平县捷文村被称为全国林改第一村,这里的林下产业带种类繁多,包括七彩山鸡、林下养蜂、林下竹鼠和有机灵芝等。正是因为林下经济的发展,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600元增长到2018年的17312元。

福建大学生走进乡村探寻“好生态”变“致富路”

捷文村林下有机灵芝

实践队学生林晨第二次来到捷文村,她明显感受到捷文村快速的变化:往年的泥泞小路已变成如今柏油大路,具有当地特色的荷花、有机灵芝、美观且可食用的木槿等得到大面积种植。同时,经过一年发展,整体设施更加齐全,将捷文村规划与当地的文化特色、产业特色完美融合。

而这次实地调研,也让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学生林裕智受到不少启发。“我觉得捷文村的生态建设可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借鉴的榜样。”林裕智说,捷文村在保护原有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将生态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结合,取得了值得被推广的成果。

如果说武平县是“青山”带来的致富路子,那么莆田南日岛的发展则要归功于“绿水”。

南日岛海洋资源丰富,“南日鲍”更是周边闻名。福州大学实践队走进南日岛发现,近年来,南日鲍的养殖方法不断完善,养殖区采用塑胶渔排网箱,解决了传统网箱渔排带来的自身污染问题。但是,随着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加之岛内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如何保持南日岛鲍鱼产业的活力,成为南日岛鲍鱼产业发展的巨大挑战之一。

这次在南日岛的实践引发了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媛的思考。“南日鲍是当地人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起来的产业。”李媛觉得,如何在利用海产资源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环境专业同学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林晓丽 王欣)

福建大学生走进乡村探寻“好生态”变“致富路”

一名实践队成员在观察南日岛鲍鱼

福建大学生走进乡村探寻“好生态”变“致富路”

捷文村村官朱碧文向福州大学实践队讲述全国林改第一村——捷文村的发展史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