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油蚂蚁”——莆田重拳打击成品油走私侧记
- A+
- A-
原标题:围剿“油蚂蚁”——莆田重拳打击成品油走私侧记
警方查获的非法成品油涉案车辆。
早报网7月11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詹望月 文/图)近来,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大,境内外油品形成较大差价,使得走私成品油有利可图。一些走私分子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我国沿海部分地区的成品油走私又沉渣泛起。
成品油走私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且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存在明显安全隐患,极易造成油品泄漏,破坏生态环境。今年初,莆田市领导在调研中发现沿海近岸存在走私成品油现象,立即部署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成品油走私专项整治。为此,莆田市公安机关利剑出鞘,积极作为,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雷厉风行展开强有力的执法行动,有效遏制了成品油走私的势头。
不法人员将民房改装成走私加油点。
深挖起底 破网除链
通过改装的渔船在公海上过驳成品油,再由岸边的油罐车卸载卖给下家……一段时间以来,在莆田个别沿海乡镇,这种“蚂蚁搬家”式分散化走私成品油成为不法分子的新套路。
“成品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战略性资源。”莆田市打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成品油走私不仅冲击正常的油品购销秩序,造成国家税收严重流失,而且油品质量不稳定,长期使用还会对发动机等设备造成损害,并危害环境。此外,由于安全条件差,成品油走私也严重威胁民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打击成品油走私犯罪活动,今年2月,莆田市成立了由市长李建辉任组长,副市长、公安局长陈枫任常务副组长的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层层签订责任状。此后,莆田市公安局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了打击成品油走私专案组,并将专项整治作为扫黑除恶延伸治乱的重点工作深入开展,以“破大案、打团伙、除网链”为目标,以打开路,打源治本。
行动开始后,莆田市打私办组织成员单位及各地相关部门开展了地毯式的滚动排查,大力整治辖区非法车、船、油罐、输油管线等违规设施设备,全面摸排分析走私隐患风险点。莆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牵头海事、海警、海关缉私等职能部门精诚合作,上挖源头,下查买家,破网除链。各县区公安机关则加大对案件线索的摸排力度,在全面摸清走私团伙组织架构后,深挖起底,全链条摧毁铲除。
专项整治行动很快首战告捷。2月26日,秀屿公安分局率先破获一起非法经营走私成品油案件,抓获涉案嫌疑人10名,查获涉案成品油119.5吨。两天后,仙游县公安局在前期侦查摸排基础上,展开集中收网统一行动,一举捣毁12处非法加油点,抓获20名涉案人员,缴获柴油25吨。
警方查扣非法成品油储运设备。
部门联动 长效治理
专项整治以来,莆田市打私办各成员单位密切协作配合,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执勤模式,形成“海上打、岸边堵、陆上查、市场管”的协同作战氛围。公安、海关、海警等部门加大对重点海域、陆域的巡查力度,及时切断海陆走私通道;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对成品油市场的日常监管;各县区打私办依法查处、取缔、拆除非法加油站(点)和非法地下油罐、输油管线等违规设施、设备。
随着专项整治的不断推进,一批“蚂蚁窝”被成功端掉。据统计,截至目前,莆田市共组织联合整治31次,检查车辆2800余部、船舶1100余艘,发现并查获非法走私成品油刑事案件42起、行政案件44起,拆除非法油库(窝点)47处、油管73条、油罐175个、临时经营活动板房2100多平方米,查扣非法改装危货运输车70辆,查获走私成品油1900余吨,案值超过12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莆田市还探索建立打击成品油走私长效治理机制,建立起定期会商、信息共享、巡逻防控、协作配合、举报奖励、督办问责等10项打击成品油走私工作机制,探索形成10余种打击走私犯罪的技战法。同时,督促乡镇、村居层层落实反走私工作责任,对重点村镇、重点人员进行重点管控。
打击走私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积极与走私成品油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同时,莆田警方更是将普法宣传作为重要手段,营造良好氛围。近日,记者在莆田枫亭、山亭等乡镇看到,这里的车站、码头、菜市场等地都挂起了打击走私宣传标语。而当地派出所民警还走村入户,动员广大群众自觉抵制成品油走私活动,发现并举报走私线索。
“莆田公安机关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夺取打击成品油走私犯罪的完胜,造福百姓,保一方平安。”莆田市副市长、公安局长陈枫表示。
新闻阅读排行
-
3522 阅读 2020-04-03 08:14
-
1847 阅读 2018-06-15 18:00
-
1823 阅读 2019-05-16 19:15
-
1590 阅读 2019-03-26 14:47
-
1423 阅读 2019-03-30 23:34
新闻热门推荐
-
2 阅读 2022-04-20 11:47
-
12 阅读 2022-04-19 15:46
-
5 阅读 2022-04-18 13:31
-
4 阅读 2022-04-18 13:10
-
41 阅读 2022-04-16 10:5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