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一个隧道牺牲超50人 中国为啥一定要修青藏铁路
- A+
- A-
原标题:准备43年,为修一个隧道牺牲超过50人!为什么中国一定要修青藏铁路?
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青藏铁路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它结束了西藏自治区没有铁路的历史。
青藏铁路卓越成就的背后,是重重艰险。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绵亘,地质构造复杂,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加上大面积的冻土层,频繁爆发的地质灾害,被认为是工程禁域。因为技术和经济上的巨大困难,青藏铁路的建设,从最初设想到决策上马,再到全线建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
13年后的今天,库叔带各位库友一起回顾那段艰难而光荣的岁月。
1
艰难往事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描绘中国发展蓝图时,曾专门提到要修建青藏铁路,把青藏铁路和三峡工程相提并论。
新中国成立后,解决通往西藏的交通问题在1950年和平解放西藏时就是我军面临的一大问题。当时解放军以18军为主力,从西康、云南、青海、新疆四省区多路向西藏进军,遇到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后勤保障问题,部队需要的武器弹药、粮食给养的运输遇到很大困难。我在分管国防建设工作时听过总后勤部关于西藏边防道路建设的汇报,听他们讲,在1950年进军西藏时曾发生过由于粮食给养供应不上导致一排军人冻饿至死的事件。
按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国力和技术水平,没有能力建设进藏铁路,先后建设了康(川)藏、青藏公路,成为进藏的主要通道。当时康(川)藏公路工程建设极为艰苦,11万战士民工苦战5年,费用惊人,伤亡巨大。“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誓把公路修到那西藏”成为当时广为传唱、富有时代特色的歌曲。
(图为列车行驶在雪域高原的青藏铁路上 2006年10月25日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青藏公路的建设比康(川)藏公路建设更曲折,更富有传奇色彩。时任中共西藏工委组织部长兼运输总队政治委员的慕生忠将军,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红军老战士、置生死于度外的革命家。1953年,他率领的后勤保障部队进军到格尔木。这里是昆仑山上雪水流下来形成的水泡子,芦苇丛生,他遂令部队驻屯下来,然后继续向昆仑山方向探路。
据记载,当时部队动员了2.8万峰骆驼运送进藏物资,经过极为艰苦的行军,到达拉萨,摸索出了现在青藏公路的走向。后经过再次派部队蹚路确认,1954年在周恩来总理批准和彭德怀的支持下,慕生忠率队修成了青藏公路,比康(川)藏公路还早建成了10天。青藏公路的走向,也是现在青藏铁路的走向。因此,今天青藏铁路建成,慕生忠将军仍然功不可没。
1958年,主要从军事上和政治上考虑,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铁道兵部队开始修建青藏铁路。勘测工作是1957年夏由铁道部兰州第一勘探设计院庄心丹带领的一个小分队进行的。
根据记载,他们当时所走的线路是德令哈—泉吉—格尔木—昆仑山—风火山—沱沱河—雁石坪—唐古拉—安多—那曲,再沿着当雄草原,直抵拉萨,都是紧贴着青藏公路一侧的山野,一个木桩一个木桩连成一线,在翻越唐古拉山之后,铁路勘测线与公路分离,转而进入万里羌塘无人区。遗憾的是,在那个年代的特殊经济条件下,青藏铁路修建很快因压缩基建以及西藏局势不稳定而停工。
(图为2004年青藏铁路建设者在铺轨建设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1974年,青藏铁路二次上马。直接原因是1973年毛泽东与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的会晤。毛泽东谈到可修一条进藏的铁路,跨越喜马拉雅山。20多天后,国家建委召开了关于高原、冻土和盐湖的科研会议,随后将上马青藏铁路的报告呈报国务院。1974年初,铁十师和铁七师上到德令哈,打开了封闭多年的德令哈到关角的隧道。但第二次上马在经历了3年的建设期之后波澜又起,遇到了许多工程难题,而且在路线上发生了滇藏与青藏之争。
1977年,铁道兵党委和铁道部党组联名向中央递交文件,提出《关于缓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修建昆明至拉萨铁路的请示报告》,1978年,又提出《关于进藏铁路的请示报告》。这两个报告历数了修建青藏铁路的困难,而以滇藏“列车通过的地方人烟较多,气候较好,大部分公路可通,施工运营条件比较有利”等原因,建议“舍青藏,改修滇藏”。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同志批准了停建申请,开始探索从云南方向进藏的滇藏铁路方案。但滇藏线立项不久,又因为国力不济,国库里没有那么多钱,以及技术上的原因而很快被搁置终结了。这样,历时21年,直到1979年,青藏铁路才建成了从西宁到格尔木段,作为青藏铁路一期工程,1984年开始运营。
我在考察青藏铁路时曾沿这段铁路看到了我国海拔最高的关角隧道和穿越盐湖的万丈盐桥,并曾听介绍说当时修建关角隧道遭遇到极大困难,铁十师死亡超过50人。以当时的国力财力,在没有解决冻土问题的情况下,停止修建青藏铁路是明智之举。不过,这次在风火山上建立了冻土永久性观测站,为后来解决这一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闻阅读排行
-
3522 阅读 2020-04-03 08:14
-
1847 阅读 2018-06-15 18:00
-
1823 阅读 2019-05-16 19:15
-
1590 阅读 2019-03-26 14:47
-
1423 阅读 2019-03-30 23:34
新闻热门推荐
-
2 阅读 2022-04-20 11:47
-
12 阅读 2022-04-19 15:46
-
5 阅读 2022-04-18 13:31
-
4 阅读 2022-04-18 13:10
-
41 阅读 2022-04-16 10:5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