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博物馆举行“丝路岁月”特展:成立国际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

展品(央广网发 傅炜如摄)

央广网杭州6月23日消息(记者傅炜如)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5年后的2019年6月21日,"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亮相。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来自上海博物馆、旅顺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南海一号"考古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13家国内重要博物馆、研究所、考古队都拿出了压箱底的宝贝,特别合作的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更是带着107件珍贵馆藏来到杭州。

展品(央广网发 傅炜如摄)

据介绍,展览分为序章、草原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四大板块,共14个单元,系统全面地展示丝路沿线人们的生活百态,以及由此所引出的中西文化交流。比如,"沙漠丝绸之路"部分,展览以悬泉置遗址、擂台张君墓、李贤墓、史君墓等出土的文物为主,分别反映汉晋至元明时期丝路沿线的"驿站啬夫""河西将军""楼兰贵族""原州刺史""沙州佛子""粟特萨宝""西州子钱家"等不同身份人群的服饰、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及葬俗。至于"海上丝绸之路"部分,策展团队以"市舶官女儿"为主题,通过南宋黄升墓出土的大量丝绸服饰来反映宋代高超的丝织技艺;以广东阳江南海一号沉船的出土文物来构建"南海船员"的船上生活,并由此带出海上对外贸易的盛况。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