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南针到北斗——开放的中国助力全球互联互通
- A+
- A-
新华社维也纳6月11日电 特稿:从指南针到北斗--开放的中国助力全球互联互通
新华社记者
6月11日,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联合国外空司司长迪皮蓬(右)参观"中国古代导航展--从指南针到北斗"展览。当日,"中国古代导航展--从指南针到北斗"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开幕。本次展览通过文字展板、实物展品等形式,生动展现中国在授时、测绘、制图和导航等领域的技术、文化演变及为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21日。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马可·波罗从泉州返回威尼斯时搭乘的船舶由中国航海家驾驶;郑和下西洋利用了罗盘导航、陆标导航和地文导航等多种导航手段;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明朝官员李之藻的合作……
这是11日维也纳联合国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中国古代导航展--从指南针到北斗"展示的内容。历史一再证明,科技是推动世界互联互通的重要力量。而一个愈发开放的中国,正为世界做出愈加重要的贡献。
从"南"到"北"的文化传承
6月11日,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人们参观"中国古代导航展--从指南针到北斗"展览。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从命名到标识设计,"北斗"作为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处处体现着中国文化传承。标识中的北斗七星是古人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中国发明、世界最早的导航装置;网格中的地球和中英文字符则象征开放兼容、服务全球。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此次在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第62届会议期间主办这一展览,正是为了从历史文化到现实应用等多角度展示中国导航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北斗系统国际合作与产业发展成果。
6月11日,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人们参观"中国古代导航展--从指南针到北斗"展览。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新闻阅读排行
-
3522 阅读 2020-04-03 08:14
-
1847 阅读 2018-06-15 18:00
-
1823 阅读 2019-05-16 19:15
-
1590 阅读 2019-03-26 14:47
-
1423 阅读 2019-03-30 23:34
新闻热门推荐
-
2 阅读 2022-04-20 11:47
-
12 阅读 2022-04-19 15:46
-
5 阅读 2022-04-18 13:31
-
4 阅读 2022-04-18 13:10
-
41 阅读 2022-04-16 10:5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