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莫迪成功连任 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 A+
- A-
“民族主义”莫迪成功连任。
这是一次草根和精英的对决。一方是尼赫鲁家族、拥有剑桥学历的精英代表拉胡尔·甘地,另一方是出身寒门、极富号召力的莫迪。
但更多人把它看成是对莫迪第一任期满意度的一次全民公投。最终,充满争议的莫迪获得压倒性胜利。资本市场也随之做出反应,创下新高。
雄心勃勃的莫迪在竞选宣言中许诺建设“新印度”,打造投资主导的增长模式,并在2030年以前将印度发展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他的第二个任期,对印度未来走向尤其关键。
在中美战略摩擦极可能升高的情况,印度将采取何种姿态追求“强国之路”?莫迪在第二任期会更稳健,还是更激进?莫迪今天的压倒性胜利,对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
困境
与4年前那场胜利相比,莫迪这一次更像是险中求胜——早在大选之初,就有许多舆论预期莫迪领导的执政联盟将会陷入一场苦战,大选结果不甚明朗。
在被视为大选前哨战的2018年12月的地方选举中,莫迪团队输掉了人民党长期布局的北方拉贾斯坦邦、中部的中央邦和中南部的恰蒂斯加尔三个大邦的统治权。即便在莫迪曾长期执政的古吉拉特邦,也有半数左右的城市青年和农民选择支持国大党。
而这并不是让莫迪和人民党感到糟心的全部。
更大的危机是,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到2019年2月,农民自杀与工人失业的风波已经席卷印度全境。印度政府未能有效解决谷贱伤农的局面,也没有缓解失业率的剧烈增长。
2018年末,5万多名印度农民在新德里示威,他们封锁道路,一路喊着口号,向印度国会“进军”。
今年1月有媒体报道称,一份政府未公开的官方调查显示,2017—2018年度,印度失业率为6.1%,成为45年来的最高点。独立智库印度经济监测中心推算称,仅2018年,印度就减少了1100万个就业岗位。
印度的年轻人实在太多了,每个月大约有120万年轻人进入就业市场,面对这样庞大的数字,莫迪似乎拿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
与此同时,莫迪的竞争对手拉胡尔,则把目标对准了莫迪的软肋——贫困阶层。他承诺将保障全年7.2万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7100元)的家庭收入,如果家庭年收入达不到这一标准,政府将直接补贴不足部分的金额。这一规划涉及5000万家庭,受到低收入群体欢迎。
“世界最快经济增速”与中下层民众的实际感受产生背离,被认为是莫迪支持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逆袭
今年1月,一部讲述印军英勇复仇的宝莱坞特效大片《乌里:外科手术式打击》上映了。它在印度引发了轰动,获得超过5500万美元的票房,成为印度本年度最卖座的影片。
影片中也有对莫迪“英雄形象”的展示。
这部电影的走红,似乎暗示着莫迪的一线生机。在失业率高企,经济低迷,却又不失大国抱负的印度社会,爱国主义成为最强大的黏合剂。
军事阅读排行
-
10253 阅读 2022-09-15 17:57
-
6673 阅读 2020-05-18 12:54
-
2895 阅读 2023-05-06 15:34
-
2787 阅读 2022-10-08 14:36
-
2599 阅读 2022-11-13 11:03
军事热门推荐
-
496 阅读 2024-05-27 09:53
-
613 阅读 2024-04-01 08:10
-
170 阅读 2024-04-01 08:06
-
831 阅读 2024-01-28 10:09
-
555 阅读 2024-01-24 09:32
评论